劳动教育偶遇非遗学子在实践中体验文化

实践教学现场照片鲍厚济摄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29日电 (王题题王红玫)“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还培养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近日,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魏朝浩在温州大学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并表演提线木偶戏时如是说。魏朝浩是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政协委员,也是提线木偶戏代表人物之一。活动现场,魏朝浩向同学们讲解了提线木偶戏的历史,现场表演了《赛马》和《钟馗醉酒》两出经典剧目片段,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途径。通过让学生参与非遗项目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灿烂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泰顺提线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温州大学“非遗文化双语传播”系列课程之一。“非遗文化双语传播”依托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温州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了与非遗项目相关的系列课程,除了提线木偶戏外,还包括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水丝棉制作技艺、细纹刻纸技艺等。学生们在这门课程中可以学习关于温州非遗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提线木偶戏的操作和表演。同时,这门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完成双语木偶剧目并表演。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还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jj/13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