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体检报告,还在为看不懂而烦恼?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进行总体解读。解放军体检部温馨提示您,来我院办理体检,会有知名专家对您的报告进行一对一解读~~
体检报告之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现在发病率较高,大家不要一看到结节就和癌联系起来,医院请医生复查,医生还要根据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判定疾病。
体检报告之高血压高血压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什么是高血压呢?血液好比水,水压就是水对于水管的压力,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高血压就是对于血管的压力相对于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压太大,水管会爆,如果血压太高则血管也会破裂(特别是心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危害)。
血压值受被测者的情绪、运动量等因素影响。一次检测不能判定为高血压。成人的理想血压平均应在/80㎜Hg,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有二次测量血压值等于或大于/90㎜Hg时,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
体检报告之高血脂血脂是否异常关键看4项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三项中有一项升高,为血脂异常。
甘油三酯偏高
甘油三酯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如果甘油三酯过量,囤积于皮下就会使身体肥胖,囤积于血管壁则造成动脉硬化,囤积于心脏就会导致心脏肥大,囤积于肝脏则会造成脂肪肝,是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中风、心肌梗塞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这个指标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得了慢性贫血等疾病。
体检报告之高血糖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则会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症状。
空腹血糖检测是最常见的体检项目之一,但其主要反应的是当日此次检查时的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主要反应的近三个月的平均水平,更能反应我们的血糖水平。目前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mg/dl)(随机二次)。如果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即为一种过度状态,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信号。及早重视,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体检报告之血常规其中主要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如果体检发现红细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几天是否有过禁(脱)水、重体力劳动、高原旅游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红细胞异常。但也不排除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造成的指标异常。
一般情况下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二者的意义基本相同,其减少往往提示有贫血,可见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般标准是:血红蛋白9-12克为轻度贫血、6-9克为中度贫血、3-6克为重度贫血、3克以下为极重度贫血。我们一般人体检中常见的多为轻度贫血,多见是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则可见剧烈吐泻、高热大汗等导致脱水的情况下,还有就是长期缺氧的情况下。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白细胞值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等;白细胞值降低则常见于、放射线等所致。
血小板:血小板是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增高可见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见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如类风湿病活动期。减少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些生理现象如女性月经期。
如果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则提示有可能血液再生障碍。
体检报告之尿常规尿常规是肾脏疾病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其中有重要意义的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
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镜检<3个/HP。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也可见于女性经期或经后期留取标本污染;
白细胞:正常人尿中可有少数白细胞存在,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尿蛋白: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其结果可用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为疑似阳性),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正常人尿检蛋白阴性,如检查为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有时发热的病人尿检中可见少量蛋白。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
1. 多吃水果,疏菜,赤小豆红枣,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豆制品及发物(海鲜,公鸡,虾,蟹);
2. 少用肾毒性药,如一定要使用药物,需要向医生说明情况,遵照医嘱,选择对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体检报告之腹部B超脂肪肝:脂肪肝虽然是一种临床病变表现,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轻者无任何症状,一但严重就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3、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有资料显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倍。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患上肝囊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只是在体检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一般囊肿不会影响肝功能,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时注意B超复查。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瘤体,因其多数无症状无不适感,一般均在体检时发现。这种病主要是在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肝血管瘤生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在体检中B超检查才被发现,治疗需手术;较小的可定期观察。
胆结石: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仅在体检时,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对人影响并不大。
如果结石直径较大则需要红外线碎石或手术将结石取出。
一般情况胆结石较小的,症状起初不明显,多不严重,对健康也无大碍,只医院做检查。
胆结石的症状表现,可因结石的大小、位置、有无并发症等有不同的表现。从总体来看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常有腹胀、大便秘结、腹泻、恶心、厌油腻、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对于一定大小的胆结石就有些严重了,这时的结石就不能采用自我疗法来进行调理了。医院就诊。
胆结石的发生与生活习性有相当大的关系,其中饮食不当是罪魁祸首,我们最重要的是每天要吃旱餐,多喝水,少食油腻、高脂和刺激性强的食物。;注意及时保暖,居室温度适宜,因为受寒可使全身机体抵抗力降低诱致急性发作;做一些如跑步、跳绳等运动有助于排除较小的结石
肾脏超声:可检出有无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细胞癌、错构瘤、肾积水等疾病。
肾囊肿:也与肝囊肿一样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常常B超检查后发现。一般对身体不会影响,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时注意B超复查。
体检报告之心电图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心电图报告常用术语:
1、窦性心律: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个叫做窦房结的特殊结构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2、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诊断的术语,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
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
4、HR:即心率,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5、T波改变:①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③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6、ST段: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
体检报告之胸片肺纹理:是X线诊断术语,表现从肺门向肺门外围延伸的放射状条纹阴影,随着逐级分支,纹理逐渐变细。肺纹理重、增多、紊乱等是X线一个征象,可能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是心肺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正常生理性的。一般说来,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异常,临床价值不大。只有认真分析肺纹理增多的性质,并与其他x线表现和临床情况
钙化灶:一般来说是结核或者其他炎症痊愈后遗留的病灶.这种情况下的钙化就意味着病变已经是陈旧性的了.就好比皮肤创伤好了以后留下疤痕一样。
如体检报告中,胸片报告有絮状影、条索状影、结节、团状影等,提示肺部有病变,医院就诊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体检报告之妇科检查宫颈炎症主要见于已婚妇女,宫颈刮片结果为I级则为正常细胞,II级则见有炎性细胞,III医院复查。
白带常规:PH值正常为3.7-4.5;清洁度正常为Ⅰ~Ⅱ度,如为Ⅲ度以上,则提示有阴道炎或宫颈炎可能。需结合其它项目判断,如“滴虫()”,则为“滴虫性阴道炎”,如“霉菌()”,则为“念珠菌性尿道炎”;“BV()”称“细菌性阴道病”,这些均需系统、规范治疗。
宫颈糜烂:是体检报告中最常提到的词汇,根据“糜烂”面的大小分为“轻、中、重”度,体检报告上常缩写为“轻糜、中糜和重糜”。由于受到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媒体的影响,许多女性在得知自己有宫颈糜烂后过于紧张,急于治疗,给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当体检报告上提示“宫颈糜烂”时应当注意宫颈刮片或TCT检查结果。对于传统的巴氏刮片,结果可能提示巴氏Ⅰ级、Ⅱ级…Ⅴ级,TCT结果则相对较为复杂,有较多专业术语;当我们拿到体检报告时,若巴氏刮片结果在巴氏Ⅱ级以上,TCT结果出现“不典型细胞”或ASC-US、ASC-H、AGC、LSIL、HSIL等英文缩写词时,就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作进一步的检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子宫肌瘤的。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5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明显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缩小。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若肌瘤较小,可3~6个月复查一次,若肌瘤增大或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卵巢囊肿:也是体检报告中常提示的内容,实际上,体检报告中的卵巢囊肿只是一个统称,包括生理性囊肿、卵巢肿瘤、巧克力囊肿等多种可能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妇科检查若发现附件区肿物应结合B超进一步判断肿物大小和性质,一般来说,对于育龄妇女,若B超提示肿物为“纯囊性”且直径小于5cm,可考虑暂保守治疗,3~6个月复查一次,酌情进一步处理,若B超提示肿物为“囊实性”、“实性”或肿物直径大于5cm,则应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绝经期妇女,只要在附件区发现肿物,就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以除外卵巢恶性肿瘤。
体检报告之男性常见问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炎这两种良性疾病,也会造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如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过高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就会增加,需要定期检查,预防疾病发生。
体检报告之胃部检查1、 胃窦粘膜充血水肿
胃窦粘膜充血水肿是判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指标,这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等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和绞痛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1.戒烟酒,戒烟酒,戒烟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2.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3.注意保暖,胃是要暖的。
2、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阳性说明你被感染了这种细菌。但是它没有你想象的可怕,调查研究显示,在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会感染并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这当中85%的人不会出现症状。
高能预警除了看医生,你还得?1.辟谣,幽门螺杆菌传染性≠胃癌传染性,发展至胃癌的几率是1%;2.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传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养成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习惯。
体检报告之五官检查1、麦粒肿
麦粒肿,好比眼睛里长了一个青春痘,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经常揉眼睛、熬夜过度等不注意用眼卫生的事情都容易患上麦粒肿。通常它会自动消失,如果长时间脓肿情况还是不能改善的话,医院治疗了。
2、高/低眼压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就像给气球注入气体一样。太高会涨的疼,太低又维持不了正常形态。出现异常时,并不代表一定患有青光眼。用眼过度、睡眠不足,甚至眼部发炎都可能使眼压暂时变化。
3、早期白内障
许多人谈白内障就色变,通俗点就是“上帝开始在我眼前遮住了帘”,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便可以控制和减慢病情发展。
4、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并不是鼻梁的专业术语,鼻梁是鼻骨,而鼻中隔是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鼻中隔偏曲不会引起鼻梁塌陷的。不过鼻中隔偏曲会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小到鼻外伤,大到鼻腔或鼻窦肿瘤都可能引发鼻中隔偏曲,需要根据临床检查对症下药。
5、牙结石
牙结石的结石和胆结石的结石并不一样,牙结石开始是乳白色的软垢,会因逐渐的钙化而变硬。它是牙龈炎、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通过超声波喷砂洁牙,彻底洁治后,牙结石也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积在牙齿表面。
6、阻生智齿
智齿萌出过程中因硬软组织阻碍,极易引起局部冠周红肿、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龈瓣切除手术,必要时拔出智齿。若无不适应症状最好可以保留。
温馨提示:
体检报告中提到的“复查”、“定期检查”等术语,一定要认真对待。
“复查”通常是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可能与检查前饮食等因素有关,应在一周内进行第二次检查。
“定期复查”是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需要3个月、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观察其变化,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肝(肾)囊肿等。
“进一步检查”是指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这样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医院专科,主要是明确诊断。“随诊”即随时就诊。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