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淼彬《鄱阳铭》
简介、正文、注释(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押韵长铭)
一、作品简介
《鄱阳铭》系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上饶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上饶市作协常务理事、江西省鄱阳湖国学研究会会长郭淼彬创作的文学作品。全文共个字(含原文标点符号)。
该文艺术特点是: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创作原则;内容广泛,纵横捭阖,深入浅出、雅俗共享、文字华美而精练、一气呵成、一韵到底,集诗、歌、赋于一体,溶赋、比、兴于一炉,运用了十多种文学修辞手法,内容涵盖了鄱阳建县多年以来的文化名人、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理地貌、著名景观、当代概况等,具有“欲知鄱阳情,须看《鄱阳铭》”的特点。
其主题是以鄱阳为点、以中国为面,歌古颂今,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被省市文艺界称为“华夏诗赋体第一长铭”、“当代珍贵美文”。
上饶市诗坛宿将杨锦霖先生盛赞《鄱阳铭》曰:“多次拜读《鄱阳铭》,为之激动,因为它是千年史诗,万众民情;气势磅礴,悦目赏心;一韵到底,造诣高深”。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饶师院文学院教授、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维汉特为此文欣然题词:“鄱阳长铭,一铭惊世!”
郭淼彬《鄱阳铭》点评
钱明锵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用以自警的一种文体;赋是讲究词藻、对偶、押韵,用以“写物图貌,蔚以雕画”的一种韵文与散文的综合体。但它们都属于古文辞的一种。
郭淼彬先生的《鄱阳铭》实际上更近似现代赋体文。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大小城镇,展开建设与美化工程,为了凸现形象,需要用古雅堂皇,颂扬闳丽的文章来纪功勒碑,树立形象,因此促进了辞赋的复兴与发展。但现代作家能撰写此类文辞者实乃凤毛麟角。郭淼彬先生身为文化干部,能洋洋洒洒地写此这样的大赋,实为可钦可佩。
《鄱阳铭》详尽介绍了鄱阳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并用极其华丽的辞藻、极尽铺陈的手法,描绘了鄱阳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这对介绍鄱阳、宣传鄱阳将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作者系世界汉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正文及注释
鄱阳铭
郭淼彬
混沌既开,天升地降;龙吟虎啸,云生水长。彭蠡沆茫[1],长江宝囊;灵芝福地[2],萋草含芳。龙骧争渡,河豚劲翔;生命湖泊[3],霞紫烟绛。秦钟汉鼓[4],吴歌楚舫[5];天高地迥,土肥林莽。尧关禹道[6],赣韵吴腔[7];南天泽国[8],云烟水乡。西衔匡庐,东望苏杭;南守洪城[9],北控皖疆。郡县故地[10],州府首邦;秦置番县[11],汉名鄱阳[12]。隋设饶州[13],域辖宽广;一府七县,丹凤朝阳。鄱江龙首[14],衔云哺浪;河湖交汇,浩淼瀁漭。包容万物,吞吐四方;风情万种,孕育圹埌。生灵济济,怡然天放;守望日月,富傲八荒。
云卷云舒,宜室宜妆;王母梳鬓[15],镜对此壤。昔时有传,神赐奇昉;三足阳乌[16],携凤来翔。一以传十,百鸟勤王;群仙伴舞,仪态万方。又传夸父,怒追骄阳[17];饮马鄱江,积聚阳刚。轰轰烈烈,元气辉煌;龙肝虎胆,尘土飞扬。子规啼血,泪雨齐降;虽渴而死,汗简逸香。芸芸众生,熙熙攘攘;拳拳赤子,百世承强。
人文荟萃,繁星烺烺;群贤毕会,嘉华晖阳。番君书馆[18],鸿儒讲堂;文庙生辉[19],状元学坊[20]。督军台上[21],周郎点将[22];瓢里山下,范公击桨[23]。截发延宾[24],贤母教养;陶侃风范[25],世人景仰。尚书中孚[26],大历才郎;姜夔琴韵[27],代不绝唱。江氏万里[28],宋末名相;举家殉国,一代憾殃。朱陈驱帆[29],鏖战骇浪;檀溪古渡[30],蹄印河床。帝师王传[31],故里侯岗;讲幄清班,雍正御赏。齐家治国,洪迈文章[32];洪皓气节[33],雷义风尚[34]。开国领袖,大爱无双[35];南巡途中,北京哪有治白癜风北京哪有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