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孤寡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瑞安市民政局、芳庄乡人民政府与瑞安市爱心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在芳庄乡养老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真爱到家——重阳节关爱山区孤寡老人活动”,为芳庄47名孤寡老人送上节日祝福。
10月6日上午9时许,在芳庄乡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们正在为老人提供量血压、按摩、理发、拍单寸照等志愿服务。其中最受老人欢迎的要数拍单寸照服务了。来自聋人摄影沙龙的两名志愿者忙着帮老人调整姿势、拍照。今年65岁的林大爷家住山坑村,他说自己以前拍照都要跑到湖岭去,很不方便,这种家门口的摄影服务让他们感觉很温暖很快乐。
“这个活动好,谢谢你们。”
在综合楼旁,另一批志愿者们正忙着洗菜、切菜、备料,为老人们准备丰盛的午餐。老人们欢聚一堂,品美食拉家常,现场其乐融融。
据了解,芳庄乡共有孤寡老人47人,志愿者们在前期走访时了解到老人们的需求后,便利用休息时间开展送关爱社会公益活动,用爱心和温暖驱走老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瑞安市爱心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潘建欧表示:“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都来关心关爱孤寡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安居泰顺千“搬”好
“我年搬到这里就开始开超市了,现在一年有15万~20万元收入。”在泰顺县筱村镇枫岙抗震安置小区,翁海彬跟丈夫在这里开了一家超市,小日子过得挺让人羡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泰顺的生态搬迁工程。
近年来,泰顺县紧紧围绕“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方针,创新实施无区域生态移民,有效推进了生态搬迁和富民工作。安居泰顺千“搬”好!得益于生态搬迁,当地10万“移民”的日子大有奔头。
图为枫岙的抗震安居小区
下得来
共搬迁农户超10万人
泰顺,位于温州西南部,取“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现辖12镇7乡,总人口37.3万人。泰顺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县域总面积的96%以上,百姓安居富裕一直是泰顺最大的民生工程。
从年至今,泰顺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发展思路,遵循“选最好的地块、盖最好的房子、整最好的政策、建最好的设施”,推进生态大搬迁工程。先后经历了年启动“一镇带三乡”搬迁工程、年实施“无区域生态移民”工程、年“生态大搬迁”工程等三个阶段,对边远深山区、自然灾害区、低收入农户等“八张清单”对象统一搬迁,实现“宜搬则搬、应搬尽搬”的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事情难,让人搬家,更难。“该项工作刚刚启动时,是异常艰难的。”司前畲族镇工作人员介绍,该镇在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之初,没有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第一期推出多间房屋后,报名的只有几十户,有的甚至报了名还要退出。但随着优惠政策的陆续推出,司前畲族镇的搬迁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到目前,泰顺县累计完成总投资亿元的“生态无区域、抗震安居小区、避灾安置小区”等“三个1.5万”生态搬迁平台的59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共搬迁农户户006人(其中新城安置户人),实现整自然村搬迁个,集中安置率达72.51%,让约占全县总人口1/4的农户实现安居梦。
图为枫岙的来料加工厂
稳得住
盖房有补助生活不用愁
现年47岁的王陈进是泰顺县筱村镇东垟村人,其父亲9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妻子患病;女儿10岁,一家4口,只有他有劳动能力。
几年前,王陈进还同家人住在一间破旧的棚屋里,在生态搬迁过程中,筱村镇政府了解他的处境后,给予了特殊照顾,除享受正常搬迁补贴外,盖房地基的价格,也从8万元优惠到了3.5万元,同时还帮他办理了银行贷款,并申请到元/户/月的低保。此外,还把搬迁后的东垟村的卫生保洁工作交给了他,一个月能有元的收入。“政府给了补助,还给他安排了工作让他有了收入,除去一个月还银行贷款1元,还能有多元的稳定收入用于生活开支。”镇里工作人员介绍。
林友志的老房子是在年来台风时,被水冲垮的,年底,他和家人搬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市县两级各补助3万元,一共6万元,另外每人还有1.74万元的异地搬迁补助,他家算上他老婆和儿子女儿,一共4人。”镇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凭借政府的补助,林友志一家人住进了现在的房子。
在搬进新房之前,林友志属于“低边”(低保边缘户),享有政府补贴,现在,随着生活逐渐好起来,“低边”的帽子也马上要摘掉了。
筱村镇工作人员说,像王陈进、林友志这样的农户有不少,在生态搬迁之前,他们住房条件简陋甚至破旧,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态搬迁之后,他们不仅搬进了新房,还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不仅搬下来了,还稳得住了。
富得起
让移民安居就业增收
在离筱村镇高速出口不远处的枫岙抗震安置小区,开着一家枫岙超市,经营这家超市的,是一对90后夫妻,老板娘名叫翁海彬。翁海彬和丈夫是同学,大学毕业后两人就结婚了。可是就在结婚那年,当地发生了地质灾害。
年,他们夫妻住进了老家附近的枫岙抗震安置小区,并开起了超市。如今,两人有一儿一女,都还在读幼儿园。翁海彬说,这家超市一年能给小家庭带来15万~20万元的收入,养活两个孩子已够用。
“我的同学基本上都出去了,近的在温州市区,远的在杭州、上海。”翁海彬表示,走出去可能也会发展不错,但她更想“感谢生态搬迁,感谢政府”,“正是因为有了生态搬迁,山上的人才能下山居住,我才能留在家乡,让我的孩子不像我当年一样是留守儿童。”
在这个小区,还有业主利用自己家排屋的优势,跟邻居联合办起了民宿。也有附近其他小区的人在这里租房办来料加工厂,把附近的闲散农村妇女召集起来做工,带动了这一带农民增收。
现在,经过近二十年的生态搬迁,泰顺县的工作重心逐渐后移,从原先的“下得来、稳得住”,逐渐转移到“富得起”。该县出台了茶产业等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实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养殖畜禽、中蜂等产业。成功打造“泰顺山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三杯香”茶叶品牌,“三杯香”品牌价值达14.68亿元。全县培育低收入农户增收示范户90人,扶持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产业或实现就业共人,每户增收元以上。同时培育家以上以搬迁户为法人的企业(经营主体),落实0户以上搬迁农户就业、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积极推进鹿城区七都街道山海协作、泰顺-重庆总部科创园等2个“人才飞地”平台的建设,促进人才集聚、推动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发展,近三年共招引项目回归47个,协议总投资.67亿元。
泰顺县委、县政府将生态大搬迁作为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解决基层民安、民生、民富的问题,下山移民实现安居梦,共同走上富裕的路子。
一条必由路
泰顺的迁城之举,时间将近二十年了,说明了工程之巨、迁移之难。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提出了“富得起”的口号和目标。下山容易,人口集聚容易,但是让农民共同富起来,是不容易的,需要积淀、需要打磨、需要遵循市场规律。
数字赋能让宜山逐步走上共富之路
苍南宜山有着“中国内衣名镇”之称,在电商平台上,每销售四件内衣就有一件产自宜山。近年来,该镇依托数字赋能,不断发展针织内衣产业,让当地群众逐步走上共富之路。
在苍南诚华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多条智慧生产线有序运行,其中男士短裤生产线,除部分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其余30多道工序全部交给智能化设备。苍南诚华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起伍告诉记者,“我们今年主要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大概投了多万进去,比去年的产值提升了30%,去年是万今年是多万。”
智能化设备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员工工资也随之上涨不少。企业员工杨竹笋就是其中一个。她说,“现在这个高科技弄起来我们(每天)可以提升到0条左右,像这样算下来我们的工资一般一个月的工资从元多一点提升到了元左右,那我们心里肯定是特别高兴的。”
在宜山镇,目前像诚华这样的规上企业共有40家,市场主体多家,年产值超60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智能化车间改造,提升效益。但如何进一步让“宜山内衣”走出去,叫得响、卖得动,销售环节无疑是关键。为此,宜山镇率全省之先,建成首个由政府投资的电商直播基地。
“这是我们的花边腰头的设计,就是能遮住我们的赘肉、腹肉都是能遮住的……”这个正在直播带货的姑娘叫余永敏,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初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电商直播行业,一段时间下来不仅适应了岗位,还有了不错的收入。“像我们的工资平时是底薪加提成,七八千左右,如果遇到活动的时候像双十一的话,是可以达到一两万的,这个收入的话对我们直播的人来说还是可以的。”网络直播从业人员余永敏表示。
近年来,宜山镇还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提出“统一标识、包装、检测、研发、物流”等“五个统一”发展理念,直播基地提供研发、展示、营销服务,各企业内衣产品在检测达标后统一投放市场,进一步打响“宜山内衣”区域品牌。年宜山针织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实现线上快递单量近“亿”单,逆势增长超30%,产值超60亿。
“我们着重做好产业引人文章,南部打造亿元企业科技园,中部打造东跳网红直播基地及物流中心,北部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宜山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引领,为宜山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群众富起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宜山镇委书记黄瑞顶表示。
来源:快点温州APP瑞安融媒体中心泰顺融媒体中心苍南融媒体中心
初审编辑:方向洪
责任编辑:肖波
审核:尹舒鸿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陈亦全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