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通江小学李智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李智

  乐山教育名师培养对象,乐山市通江小学音乐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教师资格认证评议员,四川省国培音乐教育授课专家。曾获四川省音乐现场赛课特等奖;四川省骨干教师赛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被教育部评为“优课”;主研的多个课题分别获省政府三等奖、市政府一等奖、省教育学会特等奖等多个奖项。主要论著: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和谐的艺术—中小学音乐合唱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美悦音乐”教学主张的核心思想。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通过对世界三大音乐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的认真学习,融会贯通,结合中国的音乐文化,提出了音乐“美悦教学”,即在遵循从易到难,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美、创造美让音乐从心底出发,再达心底,以此形成音乐体验、音乐表达、音乐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校乃至终身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主要同大家分享我的美悦教学操作策略。01从心底出发,直达心底——共鸣、共融

  第一点,唤起共鸣,让音乐动态生成

  生活中我们常使用和听到这样的语言:“字(听觉)正腔圆(视觉)”“歌声(听觉)甜(味觉)美”……这就是“联觉”,“联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感觉反应,因此,我们为什么不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和经历运用“联觉”心理来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呢?

  我认为,让声音这门艺术去表现形象、场景、情绪等,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会用音乐唤起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不只是走“近”了音乐,而是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小雨——轻拍手——p——轻巧

雨滴——弹舌——f——强

大雨——拍腿——ff——很强

师: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配合来表现雨景,我朗诵,请你们根据我的手势加入肢体语言。看看我们合作表现的雨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春天的雨,说下就下,不自不觉中“沙沙沙”下起了小雨(学生拍手),雨水落在树叶上、房顶上,慢慢地聚集成小水珠滴落下来滴答滴答(学生弹舌),好像在弹奏一首美妙的乐曲。这时雨越下越大,哗哗哗从空中洒落下来,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学生拍腿)。突然一个惊雷想起,震醒了沉睡的大地,雨声也戛然而止。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感情体验的唤起与激发,让音乐从心底出发,再直达心底,以此形成的发自内心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共鸣,也得到了极大地音乐审美情感满足和释放,真正体现了美悦教学是一种艺术情感教学,是直达人心灵深处的教学!

第二,学科共融,让音乐升华拓展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音乐教学需要融合,必须融合,只有融合,才能让音乐升华拓展。每个音乐作品都蕴含着自身的文化特征,在教学中以音乐作品为载体,挖掘音乐要素,通过学科整合,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音乐形象、相关文化,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底蕴丰厚。

古诗中寻找韵味:在歌曲踩雨一课中,我以古诗《春夜喜雨》引入,感受杜甫用他生花的妙笔绘出的一幅美丽的雨景;

律动中跨越时空:在欣赏管弦乐《打字机》中,引入一段经典动画,让学生跨越时空使用打字机:蹲到凳子后面,把凳子当成打字机,手势朝上——叮(换行),手势向下——唰(倒机);

节奏中渗透文化:在学习附点音符时,把“今天天气正真好,好想吃碗豆腐脑”作为范例,学生激情点燃,创意无限……

实践证明,音乐可以通过学科的融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同时,通过学科拓展还能   音乐的体验与表达方式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将听觉与视觉、动觉等结合,在音乐体验与表达上伸展出更多的触角,学生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自由地实现感性体验,才能获得精神愉悦、情感满足。

  第一,体验共悟——身动歌更美

音乐课需要构建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有机相融的平衡支点。所以,每一次“体验”都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首先要捕捉作品主要的音乐特征,提取特征要素,然后,将“特征要素”显现出包含乐感的形态。如:六拍子的特征——起伏、旋转(挥拍感悟);休止符的特征——推动音乐向前发展(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形态既可以让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四四拍感悟强弱规律,拍球、握球、抛球、接球——《明天会更好》,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韵味;休止符,弹舌——小鸡的一家,通过体验感受休止符的魅力,得出感受结论:休止符的表现是音乐动与静的结合,休止符是可爱的。

第二,思维共振——小线条,大智慧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在音乐课堂中,用直观的手势画线条或者用线条来诠释:音乐旋律的起与伏、力度的强与弱、音量的大与小。它可以通过声觉与动觉相互作用,更细致感受到旋律能量及情感上的变化,实现思维共振。

在教材中,图谱主要呈现形式:一是以曲线及点表现连奏与断奏和乐曲的旋律走向;二是以打击乐器图形来呈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和节奏型;三是以形象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及情绪发展变化;四是以图形、色彩和数字来呈现乐曲的结构;五是以色彩对比来表现乐曲情绪。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巧用妙用这些线条呢?如:歌曲《牧场上的家》,弱起小节和长音的时值,学生很难把握,我采用了情景与线条相结合的方法,以小草的形式呈现;歌曲《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四四拍和四三拍相结合混合拍子的歌曲,我同样用了小线条,以花朵的形式呈现,让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在欣赏教学中线条的运用更是举不胜举,如《野蜂飞舞》,欣赏过后,和学生共同呈现了这样一幅充满激情的线条作品。

小线条里面蕴藏着大智慧,只要我们用好了这不起眼的小线条,学生才能更好的自由想象,独立思考、勇敢尝试,迸发出生命的智慧潜能,体验音乐的妙趣与灵动。

让音乐课堂在“共鸣”中品味学科的价值;在“共悟”中肯定传统的精华;在“共振”中感受创新的洗礼;在“共融”中提升教学的魅力。让音乐从心底出发,再达心底,这就是我的美悦教学!

往期经典回顾

宋友莉︱痴心终不悔,只为桃李开

王晓忠︱平凡岗位,做不平凡的老师

李高祥︱抗病魔,生命之花绽放彝乡

娄格罗叶︱扎根大山,奉献青春

杨琴︱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偏方
寻常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s/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