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廊屋的桥。泰顺廊桥是中华廊桥文化的集中体现。
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在以前交通主要靠两脚行走的年代,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先祖们的智慧是在桥上建造屋檐,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腐蚀,还能起到避风挡雨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以及商铺。
“廊桥”这一称谓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只是远观外形似“蜈蚣”。
廊桥博物馆泰顺是温州一个山区县,紧邻福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趁假期,自驾车去看看。一路的堵车就不说了,交通也是在是不便,高速需要越过省界,再开近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才能到达县城。
第一站,我们按图索骥,来到了最负盛名的泰顺廊桥文化园,。它以展示“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溪东桥为主,同时园内建有廊桥博物馆。
北涧桥北涧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嘉庆八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横跨北溪之上,桥屋红身灰瓦,桥头有大古树。山、水、桥、树,组合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桥屋是廊桥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北涧桥头有商业店铺,是热闹的商贸场所。
桥头商铺桥头商铺廊桥中的房屋,也可作为商铺。溪东桥
溪东桥,建于明隆庆四年(),道光七年()重修。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
溪东桥旁边临水殿是陈十四娘娘庙,而仙居县溪港乡的清音寺供奉的也是陈十四娘娘,两地相通可见一斑。而下面的仙居桥,难道仙居县和泰顺县真有某种情缘?
溪东桥陈十四娘娘庙内仙居桥
泰顺清代文人张天树曾有一首《仙陵古意》,内云:“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句中的“飞虹”就是遐迩闻名的仙居桥了。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现桥建于清康熙十二年(),系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木拱桥。
张天树还有一首专门描写仙居桥的一首诗“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其旖旎风光尽见古诗中。
仙居桥泰顺土楼
千里迢迢千辛万苦来一次泰顺,这里的土楼还是必须要来看一看的。这个土楼非同一般,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是客家乡土典型风格建筑,据传浙江仅此一座,物依稀为贵,现在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土楼位于罗阳镇上交垟村。方形两层建筑,外围土墙,用条石砌基,黄土夯筑。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中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水壕,作防御用,典型的军事建筑。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
土楼四周有水壕,作军事防御功能。(说明:本文廊桥及土楼知识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等网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