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这条老街超过1200岁,承载了老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提起平洲最热闹的地方,你一定会想起逢一逢六的“圩日”。在这条处处散发着历史情怀的老街穿行,如今还能依稀看到平洲昔日的繁华风貌。

平洲历史悠久的“猪栏桥”(油画/陈沛华)

而这个承载街坊老记忆的“圩日”,其实已有近年的历史。

街头巷尾

存储平洲人的珍贵记忆

从平洲太平路一直延伸至江边,有一条韵味十足的路,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它早已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却是平洲最早的城市印记。

太平路一带为“圩日”的集散地

林林总总的小店、斑驳纹理的外墙、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地道回味的小食店......便是平洲“圩日”市井气与人情味的独特魅力。

太平路仍保留70、80年代的建筑

“圩日”的来源很有历史。大概在公元年的时候,平洲圩随着人口增加,地域从现今的平洲大圩群众街(文革前叫白庙街),向“太平街”、平东“大田基”路、东平河边扩展。

太平路“圩日”两边商铺林立

圩镇内形成了“水边、太平”等十三条街巷,街市演变为集市,民间更形成了逢五逢十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交易圩期,叫“圩日”。

“逢五逢十”的圩期为民间约定俗成的日子,一直沿用至文革。文革后圩期改为“逢一逢六”。

“逢五逢十”:即每月5、10、15、20、25、30日为圩日。

“逢一逢六”:即每月1、6、11、16、21、26日为圩日。

每逢“圩日”,太平街至东平河边的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打金铺、当铺、米铺、药材铺、农具铺、缸瓦铺、布铺和蚕丝店以及众多水产品和农副产品带动着街市的兴旺。

如今的圩日仍有各种果蔬产品摆档

“清末民初期间,布铺、蚕丝店、打金铺等最为兴盛,顺德陈村、广州番禺、平洲四乡(平洲乡、夏教乡、叠滘乡、雷岗乡)的人都会来平洲趁圩。”平洲老一辈乡镇研究学者陈锦华讲述。

但民国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平洲圩日的商贸主要以农副产品,如瓜果蔬菜、六畜、水产品等,以及手工艺品为主。

“圩日”街景一角

“改革开放后,圩日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服装、日用品、小家电等兴起,百花齐放,与古时候的集市已大有不同。”陈锦华回忆道。

岁月留痕

旧时光的繁华景象

由于东平河连接着珠江出口处,平洲有着水路交通方便以及船运量大的特点。四通八达的航道令平洲连接起南、番、顺、广州、佛山、港澳等地,成为当年商业繁华之镇。

当年平洲水道,有不少“艇仔”往来(油画/陈沛华)

通江贯海一千多年的时光,一个聚散离合的圩镇小码头变为停泊大小商船的重要码头。圩日期间,平洲水道江河边停满“四乡”及各地来做买卖客商货船,上下卸货,热闹非凡。

后来,平洲圩发展为一河两岸。河的一边为圩市,另一边为生猪交易市场,一条连接两岸小桥由始而得名为“猪栏桥”,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平洲圩“一河两岸”旧景观(油画/陈沛华)

“大圩从古至今作为平洲的商业中心,做买卖的么喝声千百年来连延不断在古镇的街道上回响”,陈锦华说道,“每次趁圩都人山人海,多人到不得了。”

人来人往的“圩日”街市

家住平洲的90后本地人豹爷回忆,“从细细个的时候,我就知道平洲有旧圩,那里的东西又便、又多、又好玩,每次圩日都要缠着外婆和妈妈带我去扫货。九十年代的时候人逼人,车辆根本无法进去,好墟憾?!”

“圩日”商品价格实惠

她说,趁圩,后来已变成一种习惯,“早上饮完茶,然后去逛圩市,再通过地下通道到新市场买菜回家,都是必经线路。”虽然有几年没有再去趁圩,但当时10元一件衫、10元一对拖鞋,几毛钱一个福肉饼的物价仍让她印象深刻。

太平路仍可见旧建筑痕迹

经典老店

寻找最地道的风味

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在平洲“观音庙”水闸旁的东平河边,有一间“同益昌”碾米厂,解放前南、番、顺等县的粮商通过船只源源不断把稻谷运到这里加工,再把加工好的大米运到周边城镇的米商出售。

从东平河流入平洲公园附近的水道

可惜,因城市变迁等原因,部分老店已不复存在。但桂城君在旧圩太平路,仍发现几间留存下来的店铺。拥有百年历史的秀记钟表,为其中一家。

百年历史的秀记钟表仍在太平路开档营业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很多钟表的“老古董”。“这些老钟表都是客人拿过来修理的,每次修理至少需要一个月。”

这家由平洲冼姓家族从清末开业至今的店铺,历经百年时光,中途虽搬迁多次,但仍然是平洲街坊心中的“老字号”。冼女士说,“从我爷爷那一代开始,做的都是街坊生意,为熟客服务。”

秀记钟表店主日常修理“老古董”钟表

提及旧圩,她说,现在的“圩日”是没有以前七八十年代那么热闹了,城市发展、周边商业广场增多,令大家选择多了,自然不会像以前那么集聚。但这里仍然是平洲人心中历史最悠久的街市,点头问好之间仍是她见过最有人情味的街道。

老城区怎能少得了吃的

旧圩的“美食店”,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创办的“如心饼铺”,其秘制出的平洲特产“福肉饼”,曾与佛山盲公饼、西樵大饼一样驰名省、港、澳地区。

曾经的平洲特产福肉饼

平洲福肉饼个头不大,和古代的银圆差不多,厚度约两件饼干左右。拿在手里,比较柔软;放入口中慢嚼,有一种花香和陈皮的味道,甜而不腻,十分诱人。

“以前周边各地的群众来趁圩,一定会买几筒平洲福肉饼回家作手信。”陈锦华说,“但福肉饼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后已经难觅踪影。”

“大口九”是不少80、90后的儿时记忆

“圩日”有各种特色产品摆摊

目前,旧圩人气鼎盛的“小食店”,莫过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兴起的一种新型店铺。大家耳熟能详的德昌糖水、威记面馆、无名氏面档均属此类。

德昌食品店

德昌食品店(糖水铺)开了20多年,一直坚持最原始的制作方法,推出龟苓膏、莲子百合鸡蛋、雪耳鸡蛋糖水、海带绿豆沙等品种,口味历久不失水准,价格经济实惠,成为街坊们趁圩时的“打卡”之地。

德昌食品店(糖水铺)人气很旺

龟苓膏仍是多年前的味道

威记面馆

威记面馆也是藏在旧圩中的一家人气面档。小小门面,仅四五款面食,也不妨碍街坊帮衬,营业至中午,过后就关门的做法也体现了一种市井的悠闲气息。

威记面馆有不少忠实粉丝

云吞面6元就有交易,出品也保持高水准。暖暖的一碗,吃到的是一份踏实,一份满足。

店铺圩日、节假日正常营业

历经千年的平洲“圩日”一直延续至今,其承载的繁华历史、商贸风情仍可窥探一二。如今,这里是否仍是你记忆中的面孔?

何不趁着逢一逢六的“圩日”或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走遍太平路一带的街头巷尾,细细体悟老平洲的韵味~

平洲旧圩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