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无为裕溪河的渡口,历史的记忆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以河运为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裕溪河两岸的古街小镇也逐渐衰落下去。但是两岸的古渡口依然延续着青春,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烟雨桃花李梦瑾/摄

裕溪河古称濡须水,上承巢湖水系来水,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裕溪河曾是和县、含山、无为三县的界河。随着区划调整,沈巷、二坝和汤沟三镇先后划入芜湖市鸠江区,裕溪河下游的这部分就成了鸠江区的内河。

我老家在裕溪河南岸的龚桥村,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于裕溪河有着特殊的情结。四十多年来,我从来不曾脱离过裕溪河的怀抱。中小学时代在雍南,读师范在无为县城,参加工作一直在马渡,妻子工作在三汊河,一条裕溪河大堤连接着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地点。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涉足范围的扩大,我对裕溪河下游两岸的渡口有了一些发现:一是裕溪河下游两岸渡口地名紧密关联,甚至完全相同。二是两个渡口之间一般相隔五六华里。三是相对南岸而言,北岸小镇因远离交通要道,衰落更加明显。

从裕溪河口往西溯流两上,前两个渡口均在雍镇,对岸叫雍南,意为雍镇之南。两个渡口相隔约米,第一个渡口在河道由南向西转弯处,第二个渡口在雍南主街道的北端。河北的雍镇,清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繁华,特产糕点“一品玉带”,全国闻名。此河段赛龙舟之盛,全省知名,历史悠久。现在雍南的繁荣远盛于雍镇。雍南新街与老街紧密相连,直达通江大道,车水马龙,好不热闹。雍镇与雍南一河两岸如同唇齿相依,在历史的演变中,见证了裕溪河漕运的繁忙与萧条。

第三个渡口在观寺港,寺庙早已不复存在。两岸都有个龚桥村,而且居住的龚氏同宗同源。据龚氏族谱记载,清朝初期因兄弟失和,长兄搬迁至濡须龚村。积于今近四百年,龚村人口已经繁衍至多人。

第四个渡口是马渡,两岸都有马渡村,均有学校,校名都曾叫马渡小学。现在河北的小学已经合并并迁址,更名为黄马小学;河南的中小学合并,也迁址到坝头村,更名为马渡学校。河南的马渡曾是过去的乡址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

第五个渡口是黄渡,渡口两岸的村庄都叫黄渡村。河北的黄渡村曾是过去的乡址所在,现在已经开通了公交车。学校也从渡口边迁址到南埂村,校名仍保留为黄渡中学。据说,解放前河南的黄渡也曾有烟馆、酒楼和茶楼,日寇曾盘踞在此,祸害百姓。现在两岸的集市早已不复存在,仅存的一个小店,也濒临倒闭。

接下来的三个渡口都在三汊河,裕溪河河道在此分成三个汊道,北通铜闸沟通牛屯河,向西直达黄雒河,三汊河因此得名。三条汊河也由原来三县的界河升级为芜湖与马鞍山两市的界河。

河道交汇处形成了天然的三角形河滩,老人们称其为“刁各滩”,原本与含山的三汊河村相连,现在已被挖断,形成了小岛,面积约2万平方米。岛上栽满意杨,春夏季节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形成名副其实的“青岛”,是裕溪河上不可多得的美景。

河北的三个渡口之间各相隔不足一华里。第六个渡口是大潘渡,因河北的大潘村而得名,河南是三汊河新街的东头,是原三汊河乡乡址所在。第七个渡口叫三汊河,河北的渡口在渡船口村,河南在三汊河新街西头。现在的三汊河新街人口稠密,生意兴隆。街西的小学与街东的中学皆有余名学生。每至学生上学,行人上街,街上往往交通堵塞,人满为患。第八个渡口叫小王渡,因河南的小王村而得名,渡工皆来自小王村。渡口实际地点在小王村东边约三百米处的三汊河老街,河北是含山县的三汊河村。老人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曾经十分繁华。六十年代末因疏浚河道,河北三汊河河堤北移约70米,原来的老街位置已成为主航道。现在两岸的老街十分萧条,平时少有行人。

第九个渡口是王港渡。河南有王港村和王港水电站,还有几个粮油加工厂,繁忙季节也会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河北也有王港村,相对冷清一些。

第十个渡口是凤凰桥渡,河北是运漕大码头。河南的凤凰桥曾是乡址所在,河堤上仍有集市。河北的运漕为千年古镇,依然繁华。西边老街的李鸿章当铺、茶楼、烟馆、糟坊、过街木楼和徽派角楼等木楼建筑基本完好,包括佘氏宗祠等许多古建筑已成为市级保护单位。东边的新街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北面的房地产开发也非常火红。年10月,运漕镇与凤凰桥之间的现代化大桥开通,让运漕大码头的渡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古谚语云,三十年河东转河西。随着芜湖跨江发展的加速,无论河东还是河西,河南还是河北,裕溪河两岸都将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中,裕溪河下游这部分还要建设三座大桥。现在两岸的河堤上公路畅通无阻,随着公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古渡口终将成为历史的记忆。

▼更多内容,请长按







































灏忚吙鐧界櫆椋庢场娲楄嵂鏂?
鍖椾含鍝噷娌荤枟鐧界櫆椋庤緝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