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开展ldquo四讲四赛rd

.

.

.

看看这充满活力又热情的样子▼▼▼一看这么热闹就晓得

是在通江县洪口镇“四讲、四赛、四提升”活动现场

看着通江老乡们天天兴高采烈活生生将生活过成了“综艺大观”江小妹也高兴得很啊!▼▼▼

下面请欣赏由村里的阿姨们自己创编的舞蹈《巴山俏婆婆》!”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10余名身着彩衣、手舞团扇的农村大妈,在飘逸优美音乐声中,以前弓后倚的皮影步展现着年轻人般的活力和热情,赢得了现场群众热烈的掌声。近年来,通江通过深入实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四项宣讲”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等“四赛活动”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唱歌、跳舞、运动、看书,这些活动成了大家每天的‘第四餐’,被当地人戏称为巴山深处的“综艺大观”。

★☆★☆★

拼知识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二孩政策有什么新规定?在教育上又有什么新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有哪些?冬天用煤火取暖要注意什么?如果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一个个题目往往主持人刚提出来现场村民就迫不及待举手抢答▼▼▼我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把乡上发的《村民百事通》看了好几遍,还让儿子找了不少资料,看了好几天,每天晚上看到两点多钟,记得八九不离十。连答对3题的60多岁老人城西村村支书以前老百姓们只是被动在听,过不了好久就忘了,现在要参加知识竞赛,不仅有奖品,还能够给自己社里加分,大家都在积极主动了解、学习,这些政策和知识也记得更牢,更有利于向家庭的进一步延伸。链接近几年,通江县每年都要组织宣讲队,深入社区、农村、工地、企业、学校开展内容涵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的“四项宣传”。除了组建县委宣讲团、成立干部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宣讲外,通江县还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安全常识编辑成《村民百事通》、制成精彩的视频资料,供村民观看;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快板等,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融入其中,让老百姓更乐于接受。★☆★☆★拼品行

(好人评选)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景祥俊,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聂正远、冯霖……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通江人。如何用这些典型榜样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领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通江县又开展了“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好人评选)链接通江还在农村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活动围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家和邻睦、庭洁院美、乐于助人等五个方面评选村级文明户,坚持“群众参与、宁缺毋滥、不搞平衡”的原则,评选出群众公认、有一定典型带动效果的先进党员或群众农户,分别授予“五星级文明户”、“四星级文明户”等匾牌。并对评选出的文明户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复查,对不再符合标准的文明户立即摘牌管理。该活动很好地引导了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乡村建设中来,营造了“户户讲风尚”的良好氛围。★☆★☆★拼技能

当天的趣味运动会,还有婆媳合力运南瓜、家庭齐心剥花生、村组协力运耳棒等透着农味、农趣、农情的运动项目,一名名“庄稼汉”化身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不甘示弱,奋勇争先,呐喊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村民趣味运动会

“农村里好多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希望政府多举办些这样的活动。”一名银耳种植大户说,这些项目设计得很好,既考验了夫妻、婆媳、父子、村组的团结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大家的生产技能,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

为了让赛技能活动更加有趣味,各乡镇紧密结合乡情、村情和人文历史,在项目设置上更加下功夫。王坪村设立了“抢运军粮”和“救护伤员”具备“红味”的项目;文峰乡金山村开展采茶、炒茶比赛,广纳镇举行厨艺大比拼......

如今通江的乡村不再沉寂,而是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阵运动风。高明新区城西村、沙溪镇、诺江镇、东山乡、长坪乡、沙坪乡……一个个乡镇、村落纷纷举办趣味运动会。不少夫妻、婆媳、家庭、村组对照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为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队伍取得好成绩,到处都是一片锻炼健体的风潮。

★☆★☆★拼才艺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11月26日,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一曲轻柔悠扬的歌声,深深地解动了现场上千名观众柔软的内心,不少人泪湿衣襟。

让人想不到的是,歌曲的演唱者并非专业演员,而是城西村的一名75岁的普通农民张自清。“我还是当姑娘的时候大声唱过歌,现在有了这样一个舞台,我终于能够再次放声歌唱了。”张自清说。

才艺比拼

张自清所说的舞台,是当天在该村举行的“四项宣讲”向村级延伸暨村民运动会的开场文艺演出。该县文化馆送来了2个极具现代感的文化节目,其余的8个节目则是由该村村民自编自演。节目涵盖快板、歌舞、小品、器乐等多种类型,一名名“庄稼人”变身为“文艺人”,精彩节目的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好!”“再来一个!”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只是通江县通过“赛才艺”,激活农村群众文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看起来平静如常的通江乡村,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庄稼汉”变身“文化人”。自编自演秧歌舞、广场舞、快板书、小品等娱乐活动,成为村民农闲时喜闻乐见的项目。各级文化、体育部门大力扶持民间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的发展,已成为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一批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人“重出江湖”,一批新的文艺传承人闪亮登场,《巴山背二歌》、《薅秧歌》、《劳动号子》等一批优秀的乡土文化节目重焕生机,还形成了如空山乡的“背二歌”表演队、梨园坝村的“山歌队”等知名乡土文艺表演团体,其创编的节目不仅在通江县首届“新农村文艺展演”中斩获奖项,而且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向全国、全世界展现通江农村文化的魅力。

通江县文化馆副馆长何嗣猛介绍,“赛才艺”活动由群众当主角,给予群众上台表演的机会,群众从“看文化”变成“演文化”,从“观众”变成“主角”,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自觉性,激活了通江农村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斑蝥酊斑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