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边战斗打响,泰顺乡村最后一个反动据点被

年春,在迎接全国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泰顺地方党组织和武装部队积极拔除乡村反动势力,为解放泰顺全境作最后准备,至4月初,泰顺境内仅剩县城和洲边村仍被国民党控制。有一支30来人组成的浙南第三县队第一分队,活跃在浙南泰顺的崇山峻岭之间,曾多次单独完成任务,他们拔除了泰顺乡村中最后一个反动据点——洲边村碉堡。

▲浙南人民武装主要战斗示意图,

左下方有“洲边”及浙南第三县队进攻方向先礼后兵,希望谈判解决

洲边(今罗阳镇洲滨村)地处泰顺西南角,是泰顺乡村中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当时这个村庄有多户人家,地主就占了40户。年2月17日,游击队攻打泰顺县城时,洲边的地主、土豪劣绅曾产生了动摇。后来,看到国民党县长凌九霄收罗残兵败将重占县城,这些顽固分子贼心不死,当地反动头目重新组建一支乡民众自卫队,据守村头的山麓下的两个大碉堡,企图集中武装力量,反抗到底。两个大碉堡活象血口张开时露出的两颗大毒牙,十分阴森可怕。大碉堡周围还有小碉堡七八座,都依着村庄的高地要道修筑。

▲洲滨村全景图(庄美双供图)

浙南第三县队第一分队参加攻打泰顺县城和消灭国民党浙保二团三营战斗刚结束,就接到解放洲边的命令,立即离开西地村,向洲边村急速前进。起初,分队长苏廷居知道队员陶家瑞参加革命之前在国民党自卫队中当过班长,与洲边的许多反动分子熟悉,就与他商量怎样做工作以和平解放洲边。当小分队到达叶瑞洋村时,派人到洲边请来陶家瑞的朋友,请他从中联络,带信给洲边的反动分子头目,希望通过谈判解决洲边问题。陶家瑞的朋友同意去找反动分子头目谈一谈。

▲浙南第三县队成立地址——苍南县石岘村

一天后,陶家瑞的朋友来回话:“他们答复说,不和你们谈判;各走各的路,最好不要来洲边,来了就要打;一打起来,就没朋友了。”

苏廷居、陶家瑞当即决定:武力解决,解放洲边。

▲陶家瑞的“起义人员证书”派人侦查洲边的敌情

年4月14日,浙南第三县队第一分队行至离洲边村30余里的老鹰岩村,就地宿营,做战斗前的准备。当晚,苏廷居分队长派陶家瑞、曾碧河两位同志化装成群众,连夜赶到洲边,侦察敌情。

▲洲边上碉堡旧址,当地称黄泥岗寨,

据侦察,敌人已收缩到两座大碉堡里。上碉堡住着地主土豪和家属,下碉堡由兵痞、流氓和一些亡命之徒组成的乡民众自卫分队把守,外围的小碉堡已放空。两座大碉堡周围用木桩做成栅栏,犹如木城,上下相距多米,占据高地,形成犄角之势。上碉堡紧扣山脚,下碉堡离山而筑,挖有护寨之河,视界开阔,碉堡门用土砖封闭。

▲下碉堡围墙旧址,当地称“水寨”

两座碉堡之间有一条通道,通道两边筑有一人多高的土墙作掩护。碉堡的西南面民房鳞次栉比,东南方向有块墓地。墓地上竹木茂密。这里朝北是一条小山坡,连接北面的高山。

小分队分析了地形和敌情后,决定占领东南面山坡,并派一个班潜入墓地竹木林中,紧紧包围敌人。

▲石板厝前的土墙,当年两个碉堡间的通道

两边筑起一人多高、用于掩护的土墙,与此类似

围困碉堡,开挖地道

4月15日,吃过晚饭,小分队就向洲边进发。同志们因连日行军作战,十分疲劳,但个个斗志昂扬。晚上9时许进入洲边村,全村一片漆黑,几声犬吠之后,更显得死寂。突击队到大碉堡外围木栅点起火来,“木城”迅即燃烧。碉堡里的敌人发现有人进村,即开枪射击。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小分队按原计划进入阵地,并用轻机枪给予猛烈回击,灭敌气焰。

▲下碉堡四周开阔,队员难以靠近

第二天天亮时,只见敌人碉堡的窗门都挂上了棉被。这一天,细雨连绵,小分队组织力量向碉堡发动攻击,可是,敌人火力很猛,双方断断续续打了一天。队员们在碉堡四周仔细观察地形发现,虽然敌人碉堡建在旷野之中,难以接近,但碉堡的西南面紧靠民房,可以利用它来接近敌人。这时村上的老百姓已四散而走,家家大门紧闭。陶家瑞、蔡存辉找来一张竹梯,靠在民房墙上。两人从屋顶爬过去,跳下屋檐,进入民房。房子空无一人。两人找到了锄头,连续掘通三面土墙。掘通第三面墙时,看到墙外是一块空地,离碉堡只有10来米远,但有个坡岸较陡。

▲部分原浙南游击纵队第三县队老战士在泰顺城关后龙口(年泰顺攻城战斗突击队出发阵地)合影,右一蔡存辉、右二陶家瑞

根据战地情况,分队长苏廷居随即召集各作战小组,一起比较了几个战斗方案。感到离碉堡较远,又无攻坚重武器,按照以往火攻的办法难以奏效;又因为碉堡前的坡岸较陡,难以接近,碉堡门已用土砖砌封,也不便采用外围火攻。因此,最好的方案是采用“关门打狗”,即紧紧围住敌人碉堡,断其水源,并在碉堡南面一个离碉堡只有30米远的炼铁房挖地道,从碉堡底下攻进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分队长苏廷居决定:发动一些民兵把守要道,一分队全力以赴主攻碉堡。这时,龚显奏奉浙闽边中心县委之命,率机关警卫队来增援,被派到北面山上,准备随时阻击县城援敌。一分队的部分同志开始轮流挖地道。

▲打铁铺,炼铁房旧址,上碉堡附近

切断敌人上下碉堡的联络

这时,陶家瑞的朋友过来说:“你们应当派人到石板厝去,把碉堡的后门堵住。昨天晚上从那逃了二十多人,粮食和水也运进去了。”陶家瑞等同志当即悄悄摸到碉堡后门侦查。

▲周湾石板厝,因庭院铺石板而得名

为了断敌通道,切断上下碉堡之间的联络和物资输送,苏廷居派陶家瑞、黄昌金携带一部分手榴弹到上碉后山上,居高临下,向上碉堡猛扔手榴弹。手榴弹在上碉堡屋顶爆炸,炸得碉堡内的家伙乱成一团。

一阵手榴弹猛炸后,陶家瑞等同志插入敌之通道中间一个独立小屋,在屋子的小门口观察敌人行动。不久,上碉堡派人扛一箱物资给下碉堡。当此人走到小门时,陶家瑞立即朝他开枪。可是弹头未发,还卡在枪管里。陶再打一枪,枪管断了三分之一。那个家伙吓得拼命向下碉跑去。碉堡内敌人急忙集中火力向小屋射击,打得小屋瓦片乱飞。

此后,敌人再也不敢通过通道联络或输送物资。上下碉堡通道遂被我切断。敌人碉堡之间失去联系,断了物资,敌人更加惊慌失措。利用这个机会,陶家瑞等同志又带来七八个守敌的家属,向她们说明,只要碉堡里的人放下武器,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陶家瑞等同志走在她们中间,直趋碉堡前喊话,向敌人宣传解放军的大好形势,国民党必定灭亡的道理,敦促守敌认清形势,缴械投降。那些家属也一起呼唤丈夫快快缴枪,免遭灭顶之灾。碉堡内没有反应。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地道尚未挖通,但敌人已经可以听到我军挖掘地道的声音了。到这个时候了,他们还怀疑我军政策,拒不投降。

第三天,蒙蒙细雨仍一个劲地下着。同志们都隐蔽在山坡上的小树林里,有的全身都淋透了,但个个精神饱满,坚守阵地,盯住碉堡不放。碉堡内虽有大米,但缺菜缺柴,储水不多,输水竹筒又被我军切断,用水吃水越来越难。被困之敌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心理更加灰黯,只得常常打冷枪壮胆。小分队则白天黑夜有计划地诱惑敌人。有时就以草人的“活动”来吸引敌人火力,消耗其弹药。担任打地道的同志,加快了挖掘进度。

▲上碉堡附近的古民居群

但是,碉堡处在小山顶端,周围斜坡又很陡,挖地道有一定的困难。经过研究,用棉被盖在一张八仙桌上,由两个民兵在桌子的下面,把桌子送到碉堡的旁边,造成了一个死角,碉堡里就打不到人了,然后派人轮流挖土。

而敌人也集中火力向我小分队挖地道的地段射击,还丢下不少手榴弹,把炼铁房顶部炸开了好几个大洞。小分队战士邓昌盛在地道外土坎下监视敌人时,被敌枪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施加压力,开展政治攻势

战斗进入第四天,已是18日了。山区春天,淫雨连绵,春寒料峭,地湿路滑。同志们始终坚守在野外,发誓要把碉堡攻下,为洲边人民除害。洲边村之前避开的群众,听说我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都陆续回来了。但由于受敌人长期反动宣传的影响,一时还不敢接近我军。这时,小分队乘敌军心混乱之时又部署了新的攻势。

▲站在上碉堡旧址,看洲边村古民居群

一方面继续困敌不放,加快挖地洞,用战斗行动对他们施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展开了政治攻势。不仅反复宣传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而且抓来当地保长,要他把劝降信送到碉堡。保长走到碉堡前,敌兵战战兢兢地放下绳子将信吊上去。敌人感到我军围攻日紧,难以坚守,且一无援兵,二无逃路,只有缴械才有生路,因此,回一信表示愿意投降,听从命令。我部即令其用绳子将枪吊下来,举起双手从碉堡北面出来。他们遵令打开窗门,把驳壳枪放下来,把长枪摆在窗口上。接着,争先恐后地举起双手,出了碉堡,向北面山上走去。我军埋伏在碉堡北面山上的机关警卫队将敌人接收下来。其中有一敌不听命令,夺路逃跑,当即被击毙,其他老老实实的则被带到洲边村吴氏宗祠,经教育后全部释放。

▲吴氏宗祠旧门楼

战斗胜利结束了。这次战斗拔除两个大碉堡,俘敌20余人,毙敌1人,并缴获步枪30余支、驳壳枪2支和一部分弹药。这些枪支弹药由警卫队带回中心县委机关。

最后,小分队举火烧毁碉堡,端掉了反动势力在泰顺乡村的最后一个老窝。这熊熊大火也教育了广大劳苦群众,使他们亲眼看到蒋家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看到了全国解放的曙光。

▲年4月26日,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将

浙南第三县队上调,正式编入浙南游击纵队。

图为浙南游击纵队臂章

====全文结束,别忘记转发分享哦!====

本期来源:蔡存辉《洲边战斗》

编辑参考:《中共泰顺历史·第一卷》

陶家瑞《风雨人生》

“泰顺年”征稿启事

为传播泰顺故事,助力旅游发展,县委宣传部开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