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泰顺
周钦明,又名祖文、均民、祖擦,年出生于福鼎县前岐镇半山壁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8月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鼎泰区委委员、泰顺县委书记、泰顺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他是鼎泰边的第一批党员,泰顺县委第一任书记,鼎泰边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年4月8日在平阳县坡南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年,福鼎革命烈火熊熊燃烧,并向前岐一带蔓延。这时周钦明与受我党指派打入前岐民团当排长的郑丹甫交上了朋友,互有往来。他在郑丹甫的教育下,逐渐认识到人民痛苦的根源和解放的道路,于是积极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
年8月,周钦明与郑丹甫一起到南区,接受了福鼎党组织交代的任务,又回到前岐,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郑丹甫有民团排长身份作掩护,他们就在郑丹甫家秘密写了大批标语,在西至桐山、东至沙3呈一带的区域广为张贴,扩大革命影响。
年,前岐一带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郭定玉到前岐来领导。当年年底,浙闽边界的上东区和下东区相继建立了党组织。经郑丹甫介绍,周钦明来到周佳山上东区苏维埃政府工作,协助郭定玉进行革命宣传,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开展抗租、抗粮、抗债、抗捐、抗税的“五抗”斗争。他经常化装成山货商,进入泰顺的彭溪乡、峰文乡一带活动,为开辟鼎泰边工作地区打下了基础。
年11月,闽东特委决定开辟闽浙边根据地,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宗毓率领闽东第三纵队和闽东红军独立团(又名红五团,团长陈义成,政委罗烈生),进入(福)鼎、平(阳)、泰(顺)3县交界地带开展工作。独立团到达上东区所在地周佳山后,从上、下东区选调了周钦明、谢卿成、邓质玉等十几名干部,一起进入泰顺的金山、大湖、二湖、富坪、彭溪一带活动,后又转入福鼎茗阳牛栏岗。在牛栏岗,周钦明、郑丹甫等由陈义成、罗烈生介绍入党。接着宣布成立鼎泰区委,郑丹甫任书记,周钦明、谢卿成、邓质玉等6人为委员。周钦明在严酷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逐渐成长起来。
年12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率领省委机关工作人员进入泰顺金山、二湖,与鼎泰区委取得了联系。周钦明、郑丹甫等向刘英汇报了鼎泰区的工作情况。刘英非常满意,并宣布将鼎泰区划为直属区,由省委直接领导。此后,周钦明跟随刘英在鼎平泰一带活动,物色建党对象,发展党组织。周钦明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和在鼎泰边工作的基础,使新建立的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年6月,临时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泰顺县委,周钦明被任命为书记。泰顺是个高山地区,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地方反动势力霸山为王,横行乡里。这对县委工作的开展,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许多困难。这期间,周钦明带领县委成员大力开展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开辟新区。他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说明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在于阶级对立。而要消灭阶级对立,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贫苦农民要翻身解放,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他善于把革命道理融会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在周钦明活动过的地方,基本群众一提起这个大高个、四方脸庞的老周,都赞不绝口。周钦明原来嗜酒,自从担任县委书记以后,因为肩上的担子重了,怕喝酒误事,狠下心把酒戒了。他经常提醒跟随他的同志,住在群众家里,不要胡言乱语,对老百姓要和蔼客气。他对下属也非常关心。一次,警卫员章先领感冒发烧,周钦明亲自采章药,熬成汤,一口一口地喂他,直到他痊愈为止。
在周钦明的领导下,泰顺根据地不断扩大,泰东北区扩展到百丈、筱村及珊溪的西南部,下辖均山、塘山、大斗等党支部,泰东南区扩展到夏卢、林头、乾头、坑下、后斜等地,建立了5个党支部。
年6月,临时省委在福鼎排头开会,通过了关于成立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的决定。8月,泰顺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主席由周钦明兼。在周钦明的领导下,泰东南、泰东北广大地区进行了“四抗”和打土豪、?分粮食的斗争。贫苦农民捧着金灿灿的谷子,笑得合不拢嘴。他们深深感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他们的靠山,跟共产党走错不了。
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当局十分惊慌。年11月,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闽浙赣皖4省边区主任,调集正规军和保安团共计43个团的兵力,重点进攻浙南革命根其中,浙保第二、三、四团及正规军八十师一个团直接进攻鼎平泰地区,来势非常凶猛。敌军首先进驻集镇,然后步步向山区进逼。他们到处构筑碉堡,移民并村,并纠集地主民团、区警、乡丁,实行“联保切结”。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以周钦明为首的县委,领导泰顺根据地军民配合红军主力,投入了艰苦卓绝的反“清剿”斗争。
是年12月,周钦明带领一支30多人的肃反队连夜赶往包坪,将敌人堆放在那里,准备用来修建碉堡的大批木头付之一炬。敌人十分震惊。年2月,周钦明配合红军挺进师一部,攻打翁山乡反动据点。接着,又进军横坑上潭村碉堡,敌人望风而逃。周钦明当即发动群众,将建在村里的3个碉堡摧毁。
同月5日,泰顺峰文战斗打响了,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与敌激战。周钦明接到命令,立即带领县委工作人员赶到东瓜坪村,从枪林弹雨中抢救出3名伤员,抬到3里外的钓鱼坑村,交托群众医治。战斗持续到第二天,狡猾的敌人发现十二盘岭有我军埋伏,便占领有利地形,集中火力与我军展开拉锯战。粟裕感到这样与敌人拼耗不利于我,便命令部队撤到简洋大峡两旁。多名指战员已一天没吃东西了,又饥又渴。周钦明虽精疲力竭,但见此情景,便咬紧牙关,带领工作人员到附近村庄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烧水做饭,并以最快的速度将饭水送到前线将士手中。这时国民党八十师一个团及浙保第二、三团多人,从两个方向向我军夹击。由于寡不敌众,我部分头撤退。周钦明随粟裕撤到莒溪岭、湾头村一带。在湾头村,周钦明接受粟裕的命令,带领工作人员前去寻找失散的同志。抵达叶树坑时,听到附近枪声大作。原来我军一支70多人的队伍遭到敌军多人的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周钦明不顾个人安危,越过敌阵,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带领部队冲出包围圈,在泰东北与瑞安交界处,与粟裕部会合。临时省委根据敌人重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地方干部则分散隐蔽起来。周钦明要与粟裕分手。粟裕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出村外。两人有许多话要谈,而分别时又默默无言。在革命征途上,战友间的聚散离合本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次分手竟成了永别。
离别了粟裕和大部队,周钦明带着谢卿成、李永生、杨雅欣、林心垮、章先领5人,借着夜色,来到岩上乡南山头村老接头户刘开泽家。此时是年4月3日。吃过晚饭,周钦明派杨雅欣到附近侦察敌情,其余同志就地休息。没想到,刘开泽之母等周钦明等人睡熟后,偷偷打开后门,从小路赶到东湾坑,向敌警卫班和自卫队告了密。霎时,30多个敌人包围了刘开泽家。谢卿成、林心垮在突围中当场牺牲,周钦期、李永生、章先领3人被捕。敌人将他们3人押到东湾坑的碉堡中。敌班长瞅着年仅19岁的章先领,间道:“你这般小小年纪,当土匪多长时间了?”为保护革命同志,周钦明机智地抢先答道:“他是一个放羊娃,被我们抓来带路的。”这么一说,使章先领免去了一场杀身大祸。
第二天,周钦明等人被押往平阳县城。他们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周钦明始终坚贞不屈,严守秘密,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气节。4月5日,正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在刑场上,周钦明大义凛然地高声说道:“我们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斗争。死了我周钦明一个,算得了什么!”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深感动了在场的群众。噩耗传到鼎泰地区,人民群众无不为我党失去一位好儿子而悲恸。
周钦明烈士从参加革命至英勇捐躯,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5个年头,但他却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不愧是一位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
泰顺百事通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