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通江路丨你是一首唱到沙哑却偏爱的情歌

常州工学院

展现常工风采服务全校师生

当我离开常工的那一刻,我知道那是「毕业」;

但当我离开通江路的那一刻,我的心却提前「毕了业」......

离开了通江路那么久,

你还会怀念记忆中的“校本部”吗?

年的那个夏天,天空中下着小雨。因为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校门口短短的米,开车却开了近半个小时。在车驶入校园的那一刻,我忐忑的望着周遭的一切,像新生的婴儿一般打量着这个世界。很快,我下了车,拖着笨重行李箱,挤过密集的人群,在学长学姐的指引下,报道、提交材料、领取物品,一气呵成。绕过院士语林,顺着小道,来到了学长们口中的“鸳鸯楼”——7号楼,抬头望了望这即将生活“四年”的宿舍楼,内心还有点小激动。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站在阳台上,拿起手机拍下了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清晨。通江路号,自此成为了我大学生活的起点。

在“本部”校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深深地爱上这个地方。假如你饿了,除了食堂,南门口的小吃一条街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假如你无聊了,离学校只有不到两站路的万达,也能做到说走就走;假如你想家了,校门口拦下一辆出租,去火车站也就一个起步价的事情......

“尽管它老旧的水泥篮球场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足球场上尘土飞扬;尽管我必须提前半个小时早早地去操场等候早签到按指纹;尽管我需要走到校园的最角落去和全校人争抢那小小一方澡堂;尽管一到阴雨天,菜鸟驿站齐腰深的的积水和院士楼的走廊的湿滑让人不便;即使是三伏天,我也只能吹着小风扇,还有那‘复古风’的图书馆......”我总能笑着说出它所有的缺点。

“我们要换新校区了”,本以为是一句玩笑话,而它却成了现实,这里即将不再属于你和我。平日里爱调侃母校总是在自己毕业后焕然一新,而此刻它与我刚熟络不久,便急着要“赶我离开”。我开始再一次静静地走过这里的每一条道路、望着两旁的树木、听着琅琅的书声,也不禁回忆起与这正值而立之年的“校本部”相识一年的美好记忆:

我记得那场史无前例的“冬训”,记得那首刷爆朋友圈的《小幸运》,也记得那场常工校内别样的“时装展”

独一无二

美丽“冻”人的军训

独有韵味

常工版

《小幸运》

独具风情

美美的校花穿上身

............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或许便是那场老校区最后一场记忆灯光秀了。

当整幢秋白楼A座南楼灯灭,“CIT”字样和“心”形图形相继登场,校歌响起,回荡在夜空中;无人机飞翔,从上空记录着人群雀跃时刻……我知道,通江路我们该说再见了。

时隔两年,我似乎已经渐渐习惯了“新校区”的日子,对于通江路的记忆或许永远停留在,离万达广场不到两站路吧。每当坐着车偶然经过老常工时,目光总是不自觉的紧紧盯着路的那方,期待着那个曾经无比熟悉的校门。

于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再次走了进去...

没有了书声的陪伴,秋白只能安安静静与荒草融为一体

锈蚀的球门,斑驳的看台,球场还在,只不过当初那群奔跑的人早已没了踪影

我记得当初一楼阅览室大厅内上方写了几个字,好像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认得这儿,这是“学服楼”,那个时候,在这个社团办公室里总有一群人在想点子、写策划

体育馆、院士楼、院士语林算是老搭档了,每天总会无数次的路过这里,而如今欢腾一片的也不再是我们

穿过树影斑驳的林荫小道,步伐会不自觉的加快,就像是中午下课的铃声刚刚敲响,一群人蜂拥而至,直指食堂

这里是单教楼,那里是一号楼,眼前的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一幢女生宿舍楼

柜门上粘贴着每天课表,安排详细的值日表,即使在简陋的环境里,也尽可能地让生活精致,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放假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物品尽量带回,以便学期末搬新校区”,时间总在流逝,这一小小黑板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你像一首唱到沙哑偏爱的情歌,也许我记不住可是也忘不掉那时候,那种秘密的快乐。”

LOVE

—END—

往期回顾

您有一封家书丨常州工学院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公告

返校日丨与其怀念不如相见4月21日期待再初遇

返校日邀请函丨确守百年本初共庆不惑年华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记忆。

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北斗星新媒体工作室

图片丨王超钱旦博张春旸

编辑丨曹天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wh/5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