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雁传媒报年第期总第期
联系电话投稿QQ昨日,执法局热线接到市民来电投诉:尚品大道附近有一商贩使用高音喇叭叫卖,影响他人休息。接线员将情况反映给正在街上执勤的辖区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立即赶往被投诉地查看情况,随后将调查情况反馈到单位。在尚品大道附近,确有一商贩在使用扩音喇叭贩卖蔬菜,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声音确实很大,队员立即示意商贩关掉扩音器,清理现场并驶离到指定的区域经营。队员见该商贩以前并未见过,分析其为农村蔬菜种植户,对其耐心宣讲了政策,告知其城区内可以经营的区域后,该商贩离开了现场。在商贩离开后,马路上还遗留了些许菜叶,大家将其清理后继续开展执勤巡逻,一场温情执法结束了。接线员反映,市民在投诉时说,乡下人卖菜也是为了生活补贴家用,但制造的噪音确实太大了,因为影响到了家人的休息和孩子的学习,他也是不得已才向执法局投诉的。在电话中接线员感觉电话那头充满了被逼无奈和一丝愧疚。在以往的工作中,执法人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流动商贩,接线员也会碰到形形色色的来电市民,有的市民会说些与城市管理工作无关的话,也有的会在电话中对被举报的人大加指责,但鲜少有市民在投诉后觉得难为情。作为执法者,也许有底线的温情执法是解开自身与商贩“死循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世上事无非“情与法”,于法有依,于情有仁,执法虽需恪守底线,但也不无拓展的空间。前段时间,有媒体人就对城管的人性化执法给予了肯定。作为被管理者,经营业主也当自觉树立和培养城市意识,改变对城市生存环境和公共利益漠不关心的心理,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温情执法是城市管理者向双方解开“死循环”迈出的重要一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才会日益缩小,矛盾才会逐步解除。而作为市民,是以上两者中始终受益的群体,从供需关系来说,市民永远是“需”的一方,因此,市民更应该不戴有色眼镜地去看待城市管理者,而不是在需要的时候“一声令下”,在无关自己时漠不关心甚至百般指责,这样,一座城市才会越来越健康,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