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简单来说就是有屋檐的桥,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此次有幸来到被誉“中国廊桥之乡”的浙江泰顺,也算是把各式各样的廊桥一次性看了个过瘾。什么木拱廊桥、木平廊桥、木伸臂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等,那是个个造型精巧、座座工艺独特,也是把我看得眼花缭乱,傻傻分不清楚。历史上的泰顺,山多林密,交通闭塞,村落分散,人们外出经常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泰顺先祖们定下了所谓的“交通规划”,就是在相隔一定里程的石砌路边上,都要建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随着这种“交通设施”越来越多,使得它们不但增进了村落间的沟通,也成了泰顺独一无二的风景。后来随着“廊桥”一词的广为流传,这种昔日泰顺人口中的“蜈蚣桥”也成为了泰顺最具特色、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金名片”。泰顺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雅称,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且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数量,都堪称世界之最。在中国32座“国保级”廊桥中,泰顺独占了15座,而这其中的5座北涧桥、溪东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都坐落在其下辖的泗溪镇,可谓是廊桥之乡中的廊桥之乡。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泗溪,参观一下这五座“国保级”廊桥中,唯一的一座木平廊桥——南阳桥。南阳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又称玉岩桥,始建于清同治九年,系一墩二孔伸臂梁木平廊桥。南阳桥全长41.7米,宽4.6米,呈南北走向横跨东溪,曾长期作为玉岩往来泗溪的重要交通要道,后来穿境而过的东桂线修通之后,南阳桥的通行功能基本已被旁边的公路桥完全替代,现在已几乎都是作为古迹景点被游客观赏了。南阳桥的构造特点,其实和泰顺筱村镇境内的文重桥极为相似,都是桥台高筑,在溪中建有菱形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主要的区别可能就是文重桥的廊房是半封闭式的,而南阳桥则是两面通透。南阳桥虽没有北涧桥的绝美风姿,也不及溪东桥的无双工艺,但在桥上凭栏远眺却可将最朴实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它一头连着密实的民居,另一头连着空旷的田野,春天这里鲜花遍野、绿植如茵,潺潺的溪水尽显勃勃的生机,秋日天高气爽,金黄一片,凉爽的微风夹带着收获的香甜,你可以在这里欣赏朝霞落日,感受岁月浮沉。当然还可以去附近的包氏宗祠看一看,见识一下它宏大的规模,以及包氏祖先“不践清土”的高风亮节。对了,在南阳桥上还闲置一条和包氏宗祠正堂内大梁相似的巨木,上雕有凤戏牡丹、八卦等图样,还有“同治”字样,不知出处也不知用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ys/1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