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开州港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常年可满足吨级船舶通航,吨级以上船舶常年90%的时间可达开州港,标志着开州通往区外的又一条交通动脉打通。从此,百万开州人翘首企盼的通江达海“水上高速”梦想变成了现实。
A开州航运兴旺实现老船工多年期盼
我区是绵延千年的江、东、浦里三条河流汇聚之地,是有着多年历史的老城。三里河历经九曲十八弯,流经小江注入长江三峡,这里逐水而居的人们对水的渴望与生俱来、深入骨髓。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区数十条趸船每天往返穿梭在长江三峡,以至于当年县城的老关嘴,成为了最豪华的建筑和最热闹的商贾云集之地。已是耄耋之年的船工李大爷,说起当年水运兴旺的情形时唏嘘不已。当他得知开州港建成后,欣喜地表示,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航运复兴。他还想亲自驾船,满载开州的特产,穿越三峡,领略通江达海的豪气。
B小江航道整治通航保证率达到98%
如果说三里河是万开州人的母亲河,那么小江就是开州连接长江三峡通江达海的“脐带”。随着三峡库区往返货运船舶数量和吨位的急剧增加,小江航道现有等级已远不能满足航运需要。为提升小江航道通航能力,我区于年5月启动小江航道白家溪段整治工程。
“这项工程是由我区和云阳共同开展的,整个工程4.8公里,我区占2.8公里,云阳占2公里。”区海事处水上执法队队长罗小康介绍,小江航道白家溪段整治工程施工宽度为60米,设计标高为.9米。整治后的小江航道等级将由Ⅴ级提升为Ⅲ级,通航保证率能够达到98%。
安装调试设备
C临港大道建成实现道路畅通达港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浦里河畔的浦里工业新区赵家组团看到,大型厂房鳞次栉比,厂房内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们这里有2万多名工人,上百种产品‘通江达海’,有的甚至走出国门。”浦里工业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开州港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用,园区很多产品从开州港运出去,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沿着浦里河畔向白家溪直线延伸的临港大道走去,两旁山花烂漫。在距离开州港近一公里处,数十名修工人正紧张忙碌。而在道路右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园区移民房已竣工投入使用,小区内超市、幼儿园、餐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在这里虽然有些冷清,相信再过些时日会成为最热闹的场所。”在此搞餐饮服务的陈先生说,他们原本在北京开餐厅,看到开州港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后,他们果断在此投资建设餐饮娱乐场所,“因为逐水而居是开州人的秉性,我们要率先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临港大道上,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最后一公里”的铺沥青及扫尾工程。“截至目前,全长11.4公里的临港大道建成投用,实现了道路畅通达港目标,水、电、气供应及污水排放,能满足入园企业需求。”该公路建设项目负责人表示。
D进入河道疏浚阶段开州港初具运营条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开州港一期已完成门式起重机、装船机、皮带传输机等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建设进入码头前沿河道疏浚阶段,初步具备运营条件。
浦里工业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州港一期工程有两个港口,一个是通用货运港口,另一个是散货港口。散货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年出货万吨,每小时货运量吨。通用货运港口杂货物吞吐量每年30万吨,散货进口20万吨,每小时装载能力吨,“开州港紧临万开高速公路,到万州机场、深水港码头和火车站均在30分钟车程内。今后,大型船舶可从开州港直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将大大降低园区企业物流成本。”
E水运交通兴起物流运输成本降低
开州港上游的浦里工业新区,正乘着“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春风,向万州靠拢,已被市政府确定为万州国家级经开区B区。
水运因其廉价和载货量大,一直是大中型货物运输的首选。相关部门统计,开州港建成后,我区可实现后方聚集物资向长江流域的输送,航运必将成为我区输运客货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极大降低开州造产品的物流成本。
同时,随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通过水运接待游客的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可达10万人次以上,水路旅游交通将是我区旅游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随着小江航道的恢复,水运运价低廉的优势也在逐步显现,电站所需的煤炭可以通过水路从云阳、巫山进入。
来源:开州日报
记者:张中文
有奖爆料、商务合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