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抱团十多年让古老的木拱廊桥绽放迷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水蓝薇县委报道组陈祥磊吴丽萍通讯员兰慧敏

庆元濛淤桥(庆元县委报道组供图)

近日,在龙泉市图书馆,一处主题为“秘境桥踪处州古桥展”的展览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观赏。来自杭州的策展人羽臣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跋涉于泰顺、庆元、寿宁等浙闽交界一带,用镜头记录廊桥与山水相融的风貌,感受古老的建筑所承载的技艺、历史、民俗。

廊桥,即桥面上有廊屋的桥梁,以屋护桥,桥屋一体,包括木拱廊桥、石拱廊桥、亭桥等。廊桥家族中,浙南和闽北一带的木拱廊桥格外显眼,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木拱桥”。匠人们完全采用榫卯连接技术,不用一钉一铆,即可使木材纵横相贯、逐节伸展,最终在高山沟壑之间,打造出“长虹卧波”之景。

一弯木拱廊桥,是浙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闽浙木拱廊桥”正式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进入新时代,木拱廊桥如何继续绽放迷人光彩?浙南山区县携手福建多地,正在书写答案。

两地廊桥根脉相连

最近,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淼经常去福建政和县一带调研考察新建廊桥的周边环境。一出门,他习惯带上一个厚重的黑色双肩包,里面装着电脑、硬盘,方便随时记录数据。接触建桥30多年来,他建造、修复的廊桥遍布浙闽两地。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淼给学生们讲述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庆元县委报道组供图

胡淼的家乡在庆元县左溪镇竹坪村,位于浙闽交界处。虽说如今,他常去福建,是福建人口中的“好师傅”,但在他童年记忆里,总是有很多来自福建的木工到自己的家乡找活计。他的父辈、爷爷辈都曾师承福建的造桥师傅。

浙闽两省交界处,多为山区,林木茂密,又多急流险滩。历史上,当地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木拱廊桥,可供游客休憩,也可供本地人集聚活动。相对石拱桥,木拱廊桥造价低、营造过程相对简单,凝聚了山区人民的独特智慧。

据原庆元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姚家飞介绍,从古至今,浙闽两地造桥工匠往来极为频繁。目前,庆元保留下来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木拱廊桥,均由福建工匠主导建造。进入新世纪,浙江的造桥巧匠各显风采。胡淼及其团队提高了木拱廊桥的生产效率,通过程序算法,所有材料可在工厂内加工完毕,再运到现场搭建。这种拼积木般的方式,可将施工时间缩短50%以上。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等人,除了深耕浙闽交界一带,还将木拱廊桥建到了衢州、台州等地。越来越多的福建木匠,也来到浙江拜师学艺。

“福建的木拱廊桥外观相对简洁,桥身坡度平缓。浙江这边,廊屋的工艺会更复杂,桥身的坡度会更大。”福建宁德人叶文华,既获评了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也作为土木人才,被评为宁德“工匠师”。他年轻时慕名来到竹坪村学习木工,和胡淼师出同门,如今也是胡淼团队的一员,曾参与修建庆元濛淤桥、寿宁福寿桥等,熟知两地廊桥特性。

浙闽的木拱廊桥,可以称得上根脉相连、血脉相融。时光如梭,两地于山水之间共造虹影、共育人才,也需共迎“风雨”。

缝缝补补,是木拱廊桥一生的写照。由于其木质结构,易被火灾焚毁、台风暴雨冲垮,很多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廊桥,都经过多次翻修重建。“河水漫上来,桥身如果支撑不住,整个桥会像小木船一样飘走。”胡淼说,每到下雨时,不论日夜,他和文保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得去桥边守着,若发现雨势不可控,会拆走桥上的木料,等水退去后再次重建。

除了自然灾害的威胁,胡淼还担心木拱廊桥会“销声匿迹”。“就怕没活干。”他说,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木拱廊桥的实用功能逐渐缺失。不造桥了,意味着工匠队伍减少、技艺传承困难,与造桥相关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庆元的学生在廊桥博物馆学习搭建廊桥模型。庆元县委报道组供图

履约守护营造技艺

为了充分体现木拱廊桥的文化价值,并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助力,近年来,“抱团申遗”这个话题,在浙闽两地非常火热。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言,我们已经‘申遗’成功了。”福建屏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苏旭东告诉记者。年,木拱廊桥的建造技艺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命名,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称非遗名录)。

能够入选,这一技术的珍贵性不言而喻。但“急需”二字,也意味着浙闽两地要肩负起保护重任。

入选非遗名录后,每隔4年,申请地都需要提交一份履约报告,总结各地为保护该项目所作的努力。当时,浙江庆元、泰顺,福建寿宁、屏南四地共同完成非遗名录申报事宜。如今,四地继续携手履行保护职责,轮流撰写报告。

“在社区民众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增加了该遗产项目传承人的数量、实践频次和实践范围。使该遗产项目存续力明显增强。”作为今年履约报告的负责人,苏旭东在报告里写道。

根据要求,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1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