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决战决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彭溪镇

“1+5+5”模式稳步有序推进防疫工作

工作推进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当前全县趋严防疫形势,总结其他地区个别传染案例的深刻教训以及镇内“居家7日”期间集聚问题时有发生的现状。彭溪镇积极应对,进一步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实行“1+5+5”立体防控体系,即强化一个指挥部,重组“综合督导组、居家管控组、卡口管控组、留观管理组、应急维稳组”五个专班,深化“找疏漏、破集聚、防输入、盯重点、保平稳”五大行动,织密彭溪疫情防控的“天罗地网”。

“一盘棋”统筹推进找疏漏。精准细心开展排“雷”查漏大行动,结合前期排查成果,持续开展地毯式大搜查,特别是针对春节后从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地区、省外(除湖北省、福鼎市)、县外省内及福鼎市等返彭人员,以及与重点疫区有接触或往来人员的人员再排摸,同时发动群众力量,建立排雷查漏奖惩机制,精准举报后经查证属实(不含已排查登记在册的人员),给予奖励—元,确保“0”漏排、“0”疏漏。目前,彭溪镇湖北回来人员82人,已全部梳理管控到位;其他镇外回来人员人,均分别按情况采取“居家留观”等措施。

“一张网”联动覆盖破集聚。成立“破聚集”攻坚专班,组织宣传队继续通过告知单、宣传车、喇叭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利用镇村监控实施督查,积极发动村主观能动性,发动党员队伍,组建村级巡逻队,实行网格化站岗全覆盖。对于不服从居家7天管理要求,出现集聚情况的村民,进行劝导警告、并拍照存档;再次发现则进行书面告诫;出现第三次情况的,将列入镇失信名单,对个别因不配合工作而严重影响疫期秩序的,予以集中留观3-7天。基本实现了宣传到位、网格覆盖,处置及时,集聚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一标准”细化措施防输入。在前期村自为战、镇自为战的基础上,全镇一盘棋,统筹规范卡点管理,落实落细进出车辆和人员24小时“两查两问”排查管控机制,在严控风险的同时,保证物资调配、公务出行等6类车辆的规范进出。结合地处“两省三县”的特点,利用省际边界党建联盟平台,联合叠石乡、贯岭镇等毗邻乡镇,出台措施、信息共享,有针对性加强省际边界村道小路管控,杜绝外来人员非正常渠道进入。同时按照市、县统一标准,主动对接,引导企业编制好“一企一策”,做好企业复工等“三返”人员服务。从源头上严防输入,坚守“红旗阵地”,守护彭溪一方净土。

“一口径”压实责任盯重点。目前全镇共有留观人数人,其中集中留观4人,居家留观人。在集中留观方面,严格落实镇干部、消防队、卫生院三组结合,实行24小时监控全覆盖、轮值管理和服务,实现集中硬隔离。在居家硬隔离管控方面,实行“五个一律”。一律实行“组包户”管理,即组长为联系村领导,成员为驻村干部(统筹)+村主职干部(负责)+网格员(落实)+医务人员(医学指导和咨询)+民警(秩序);一律实行门口贴牌、贴封条;一律不得外出,“组包户”监督+家庭成员间自我监督,落实防护、防范措施;一律实行村级代购配送基本生活物资、药品等;除身体自行检查报告外,一律参照集中留观点管理制度。

“一主题”深化服务保平稳。在集中精力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平稳运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针对因疫情管控而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前预判,及时介入,确保疫期社会总体平稳有序。同时,编制一村一策,实行个性化管理,确保物资采购等民生保障措施运转顺畅。特别是针对迫在眉睫的茶青上市,成立专班进行精准研判,出台疫期茶叶管理方案,从源头抓起,采取茶商镇里备案入册、茶农村里登记汇总的方式,统一安排、有序进行。在做好疫期规范管理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确保农民生活与收入,也为下一步恢复生产生活打下基础。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整体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可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但不变的是决心,彭溪镇将始终肩负使命,众志成城,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主动作为、及时应对、细化举措、优化服务,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仕阳镇民族团结一家亲,万众一心抗疫情

仕阳镇是全县畲族人口较为集聚的乡镇之一,共有3个民族行政村和4个民族自然村,畲族人口约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开展以来,各民族村着重做好“村自为战”、居家管控、特色宣传,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的“村庄保卫战”,至今未出现确诊病例,取得了良好的防疫成效。

“村自为战”,迅速行动。为进一步加强村与村之间的联合管控,各民族村纷纷在村内重要道路设置了劝导站,其中,龟垟畲族村建立了全镇首个村级劝导站,桥底畲族村等设置了7个村联防联控的通行卡口,组建民兵、志愿者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对过车辆、行人按要求进行“两查两问”和消毒,并对未持有通行证的车辆和人员一律劝返,筑牢民族村寨“防护墙”。

居家管控,落实落细。民族村寨中随处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村头巷尾开展防控巡逻,他们中有在外创业人士、大学生和本地青年,负责上门入户排摸登记,做到不漏一人。入户发放防控宣传资料,签订承诺书,劝导居家不要外出,对集聚人群一一劝散,村民在连续的劝导和宣传中,逐渐提高了意识和配合程度。同时,每个志愿者都串联着一群人,在村里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做解释劝导接地气,效果好,使居家管控工作开展进入良性循环。

特色宣传,深入人心。将疫情防控宣传编成畲歌,由畲歌队里年轻的畲族姑娘钟仕翔演唱,这首原汁原味、通俗易懂的畲歌,不仅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疫情的知晓率,让疫情防控“声”入人心,还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在日常宣传中,录制畲语版本广播,通过流动广播车、移动扩音箱和小喇叭等,深入民族村寨,走村串户不断循环播放,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尽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年味淡了,天气冷了,但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用他们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疫情当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携手抗击疫情,期待胜利到来!

(畲歌视频)

(通讯员:陈晓红)

罗阳镇

下洪社区:《深夜食堂》上线!“田螺姐姐”争送“暖心夜宵”和“爱心早餐”

11日晚,道观后卡点响起了温柔的声音。“天气这么冷,你们晚上执勤辛苦了!我们送点夜宵,你们快趁热吃吧!”伴随着问候,陶黄芬和陶益春端来自己做的粉丝汤和小菜,一一打给卡口执勤志愿者。“这夜宵好香呀,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执勤人员纷纷表示。

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道观后卡口上演。据道观后村村书记翁旭芬介绍,“昨天早上,齐福生妈妈给卡口执勤人员送来了热乎乎的包子。昨晚,赖庆菊给卡口执勤人员送来了米面,今晚她依然预约了送夜宵。村里的女同胞们都想做点小小的贡献,纷纷表示,执勤到什么时候,夜宵就送到什么时候。目前我们村里给卡口人员送夜宵已经预约到2月21日。”

“我们卡口实行24小时执勤,采取轮班制。领导和村民都看到了我们的付出,我们觉得付出很值得。”在卡口值班的陶方区说,“其实,我们卡口2月1日起,就有村民送来暖心夜宵,我们是最幸福的执勤者。”

“田螺姐姐们”送上的食物虽然普通,但却温暖;争先恐后延续的是满满的心意。“最近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太辛苦,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我们都要加油!”赖庆菊有点腼腆的说道。

洲岭社区:“土办法”再施招,“红马甲”助力居家

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村里的老人又忍不住搬起椅子坐到门前,和邻居唠嗑起来,一旁的“红马甲”立即走上前,“大爷,近期疫情严重,就不要到外面来了,更不要在一起聊天,待在家里最安心,我帮你把椅子搬进去吧。”老人点点头,起身走回屋里。

这样的场景这几天时常上演,对于洲滨村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村庄而言,如何让村民做到居家不出门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只要有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齐支招。宣传车继续不间断开展巡回宣传,让“土味”宣传语传遍大街小巷;巡逻队再上街,挨家挨户宣传居家重要性。另外,还采用了暂时将村内公共场所的长凳撤离、放置障碍物,拉警戒线、设隔离带,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等“土办法”,阻止村民停驻聊天,同时夜间关闭路灯,最大限度减少村民外出。

为壮大巡逻劝导力量,由在家党员组成的“进网入格、一线报到”先锋队身穿红马甲到各路段进行定点蹲守,一发现有人员出来闲逛聊天立即劝离,全方位、广覆盖严防集聚。

铆足干劲继续居家,团结一心毫不松懈,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山城最深沉的爱。

县残联

抗“疫”之战,泰顺县残联系统在行动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泰顺县残联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残联决策部署,积极行动,靠前服务,发挥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群众的优势,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防不松懈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抗”疫”

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根据县委统一安排,县残联理事长洪周荣被抽调担任泗溪镇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协同泗溪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动员、劝导、保障落实等工作,扭转隔离防控的局面。洪周荣同志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不顾自身背肌劳损的情况,坚持带队在防疫一线长达10天以上,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再安排,再部署,带领全体小组成员同舟共济、团结互助、迎难而上。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改泗溪镇面对疫情的散漫氛围,实现村民“不出门,不聚集,不出村”的目标。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县残联两名党员干部主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支援罗阳镇小区卡点检测工作,1月31日起,每天8点至22点蹲守小区对出入人员进行管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进网入格、一线报到”活动,主动申领所在社区“邻里长”等岗位,通过组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ly/7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