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第一新闻发布集散地,最快、最新的第一手三原新闻;最酷、最全的三原前沿资讯。全面了解三原发展动态,尽在三原在线!
天气预报预计:今晚到明天多云,气温-2-12度;24日晴天,气温-1-11度;25日晴天,气温-2-14度。三原县气象台年11月22日发布。
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定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核心的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三原党组织和渭北党组织在西北地区创建时间最早、斗争历史较长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发展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国革命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党、政、军优秀干部,它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党在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1、国家民政部关于确定革命根据地的标准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中国的摇篮和基石。国家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有明确的划定标准。年6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免征革命老根据地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民发〔〕30号、〔79〕财税85号),其中规定了认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四项基本标准:一是曾经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二是有革命武装;三是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分牲畜等运动;四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这四项基本标准,互为关联,不可分割,是划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
渭北革命根据地完全符合国家认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标准。这里的党组织----中共武字区委早在年7月就在党群基础较好的武字区成立,孙平章任书记。在此之前的年2月,黄子文、唐玉怀在渭北根据地的武字区鲍四庙成立了以唐辉智为队长、孙平章为副队长的农民游击队。同时,组织发动了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以打击土豪劣绅,实行“三分五抗”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年8月,这里建立了以黄子祥任主席的武字区革命委员会。9月,又成立了以黄子文任主席的渭北革命委员会。
从年春到年夏,以乔国桢、黄子文、黄子祥、唐玉怀、孙平章、马先民、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渭北高原举起了第一面革命红旗,开辟了渭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先河。渭北革命根据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年5月创建到年8月遭敌残酷“围剿”,红四团转战照金,渭北根据地战略北移,坚持红色割据两年多,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动统治,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2、无可争议的客观史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北地区主要建立了6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地区的6块革命根据地虽然都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但其历史沿革有所不同,创建时间有先后之别。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从恢复武字区的中共组织、发展农民武装开始建立起来的。年2月9日,黄子文和唐玉怀在武字区主持成立了抗敌委员会。2月22日,抗敌委员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成立。年3月至年4月,三原武字区相继建立农民武装和党的区委、县委,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游击战争、武装暴动此起彼伏。以年5月中共武字区委恢复成立为标志,渭北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年5月至年9月,又先后建立了武字区武装赤卫队、武字区游击队、渭北游击队等革命武装,成立了渭北苏维埃政府、武字区革命委员会、渭北革命委员会等政权组织,根据地的党军政群组织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年10月,成立了中共渭北特委,相继组建了共青团渭北特委、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根据地的分粮分地斗争进一步发展,各项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年5月3日三原武装围城指挥部旧址(三原城西申家堡)。(资料照片)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由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西和甘肃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其先后经历了寺村原游击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根据地和南梁革命根据地三个阶段。从年起,刘志丹、谢子长等先后打入陕甘、陕北地区的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年10月,刘志丹发动“太白起义”,揭开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年9月,刘志丹在南梁整编当地三支农民武装,创建了南梁游击队。年2月12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三嘉原一带打土豪,分田地,铲除封建剥削,摧毁封建政权。4月上旬,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在甘肃正宁寺村原成立,揭开了在陕甘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序幕。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在寺村原诞生。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团成立后,挥师耀县照金一带游击。以中共陕甘边特别委员会在照金兔儿梁成立为标志,照金苏区创建于年3月8日。年11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回到甘肃庆阳南梁地区,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开始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成立,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确立。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年4月成立的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由刘志丹、谢子长、赵伯平、马明方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步建立起来的,其政权建设是从建立县级政权开始的。年8月25日,陕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安定县(11月下旬改名赤源县)革命委员会在涧峪岔景家河村成立,标志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从年8月至年2月,陕北根据地有九个县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年1月25日,陕北特委在赤源县白庙岔(今属安塞县)召开陕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标志着陕北革命根据地基本巩固。
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是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年10月,红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战略转移,11月5日进入陕南,12月中旬到达川北。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在通江县城相继成立,宣告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年12月下旬至年4月间,红四方面军在陕南的镇巴、西乡、南郑的个村建立苏维埃政府,个村苏维埃政府是年2月初,红四方面军举行“陕南战役”,解放宁强、勉县、南郑的大部分地区后相继建立的。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及红七十四师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到外线创建新根据地。12月8日,红二十五军转战到陕西洛南县。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现属丹凤县)召开第18次常委会,决定在鄂豫陕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此后,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和武装群众,分配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年4月,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山阳县小河袁家沟口成立,标志着以商洛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成。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由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马明方、张秀山、杨森、杨琪等领导红军开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合并创建的。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年2月5日,陕甘边和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惠子俊任工委书记,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说谢子长)。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也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先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武字区小道口战斗遗址
从西北地区6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成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运动、创建革命武装方面,还是在建立工农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方面,渭北革命根据地都先于其它根据地,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首次尝试和实践,是西北创建时间最早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对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客观评价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是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习仲勋从三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征程,投身了革命运动,参与并见证了渭北革命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渭北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习仲勋有深切的感悟和见解,并多次对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
年7月,习仲勋在中共西北历史问题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渭北三原的武字区和心字区,大革命时期乔国桢同志在这一地区作群众工作。一九二八年,为了援助渭华暴动,这里发生过三万人的围城斗争。一九三〇年,成立了灾民自救军。以后隐蔽的游击运动从未停止过,其间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分地、分粮、分牛羊的‘三分’,与抗粮、抗款、抗捐、抗债、抗税的‘五抗’等斗争,杀土豪反劣绅。是个‘半红半白’的环境。另一方面群众在斗争中也遭到国民党反对派的捕杀镇压。这就可以看出,革命的进程,不能以和平推进,而是在斗争中推进。”
孙家壕遗址
习仲勋在《回忆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一文中写道,“渭北苏区的开辟为红二十六军的创建,为照金和南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培养了干部,输送了力量。”“渭北苏区的斗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年7月14日,习仲勋接见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在谈到陕甘边历史问题时指出,“要写陕甘边,一定要先写心字区、武字区、渭北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南梁根据地是继照金根据地之后发展起来的。”
6年4月7日,习仲勋与陕西党史委的习仲凯、白玉洁谈到渭北、陕甘边、陕甘宁根据地史时又指出,“要说苏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是渭北,因为渭北的心字区、武字区从大革命时期起,一直没有间断过武装斗争。不仅是秘密工作,还有武装斗争。要说第一个苏区,是渭北苏区,建立过苏维埃政权;第二个是照金;第三到南梁,是陕甘边政府。”
4、成为西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探析
土地革命时期,渭北革命根据之所以能够率先建立,成为西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这与三原、泾阳等地独特的区域性历史人文生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它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三原在渭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为其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首选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明清时期,三原即为“连湖广而通甘凉”的渭北商业中心,是东连晋、豫,北通延、榆,西达甘、凉的商贸集散地。清末民初,三原发达的经济贸易促进了渭北地区的近代化。三原自古文教昌盛,独领风骚,誉满陕西,文化教育的早期发展,影响和推动了渭北革命思潮的形成。民国初期的三原、泾阳是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组织领导者——同盟会陕西支部筹划革命的重要基地,渭北地区早期的反军阀斗争,直接影响和推动了近代学生运动和群众运动。从明清至民国前期,区域经济的繁荣,文化中心的孕育,社会政局的激荡,革命思潮的涌动,这种经济特质、人文特质和政治生态,为三原、泾阳在西北终成民主革命的发祥地和先行地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三原早期蓬勃兴起、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及斗争实践,为中共党团组织在渭北的率先创建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早在年,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会员、三原宏道学堂学生杨铭源、李元鼎、赵世钰、王炳灵、张景秋等就积极宣传革命大义,被时论称为“时代强音”。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三原是除西安外陕西最早响应“五四”运动,最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的地区。年8月,共进社三原分社的成立,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使大批爱国青年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中共三原党团组织在渭北地区的早期创建,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原是陕西建立党团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年12月,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和渭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三原特别支部的诞生,使渭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年2月,西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大寨支部在三原武字区大寨村南汉圣母庙建立,拉开了武字区革命斗争的帷幕。三原党团组织的早期建立和发展,使渭北革命运动有了领导核心,它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担负起了组织领导以三原为中心的渭北地区群众运动和革命斗争的重担,推动了渭北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组织基础。
渭北地区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革命时期,三原是陕西地区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三原的农民运动率先在三原武字区蓬勃兴起。亢维恪、乔国桢等以三原武字区为中心,直接指导和领导了泾阳、富平、高陵、蒲城、耀县等渭北各县的农民运动,向渭北各县推广三原武字区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三原“交农”围城斗争规模空前、影响深远,锻炼了干部,积累了经验,鼓舞了渭北人民的革命斗志和信心,拉开了渭北地区农村包围城市的序幕。三原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文来源:《渭北革命根据地史》主编:王继
《渭北革命根据地史》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年09月,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共三原县委组织编撰,经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查,省新闻出版局立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继主编的《渭北革命根据地史》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渭北革命根据地史》全书近40万字,图文并茂,翔实记述了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关中国统区解放40余年间以三原、富平、泾阳、耀县、淳化为主要区域的渭北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全景再现了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贾拓夫、汪锋、赵伯平、习仲勋、黄子文、黄子祥、唐玉怀、孙平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驱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舍生取义,带领渭北人民浴血奋战,反抗封建势力,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地区首创渭北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丰功伟绩,客观总结了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经验,科学阐述了渭北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渭北革命根据地史》融系统性、权威性、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是陕西红色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该部图书的出版发行,为新时期渭北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教材,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继承革命传统,开展“两学一做”,践行党的宗旨,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摄影:乔怡红
长按或者扫一扫直接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