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通报,命名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村等个村为省级“四好村”,巴中市95个村在列。3月1日起,巴中新闻网将轮流对市95个“四好村”进行陆续报道,深入采访,亮点挖掘,以反映群众的巨大获得感,进一步宣传创建“四好村”的内涵、标准及意义作用。
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3月28日早上8点,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新村静谧极了。58岁的王朝达扛着锄头和铁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是王坪村村民,如今在陵管局当绿化工人两年多了。今天要在千秋大道旁补植一些树苗,让先烈们在幽静的林中安息。”
年10月,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修缮“庄严、肃穆、安静”的烈士陵园和建设“现代、文明、优美”的王坪新村的要求,通江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仅用了7个月时间完成了烈士陵园的修缮和王坪新村建设。“红区第一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好村”。
红色旅游,村美业兴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原来的亩增加到亩,于年1月被评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该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卫生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巴中市廉政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中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通江县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和全国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等。
年,村民李鹏华搬进位于红军街的新居。到王坪瞻仰祭拜、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新村的游客一拔接一拔,他瞅准商机,建立了“天和园”生态农家乐。“李老板善于经营,‘生’财有道。”来过“天和园”农家乐的游客无不竖起大拇指。原来是李鹏华一直免费为游客提供茶水和椅凳。“走累了歇一歇,喝上一杯热茶,心里暖乎乎的。人气旺了,生意自然就好了。”他满脸笑容,“一天接待的餐饮量达多人,还有一部分留宿的,月收入达1.5万元。”
据李鹏华介绍,熏制腊肉、有机蔬菜、纯天然野菜、自酿猕猴桃酒……都非常受游客的亲睐。“旅游旺季,近十家农家乐都爆满,不少游客还买一些农家土特产回去馈赠朋友亲戚。”
依托红色资源,王坪村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红心猕猴桃、中药材、茶叶等现代农业项目,同时鼓励村民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红区第一村”逐渐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华丽转身。
评星定级,依法治村平坦整洁的水泥公路、宽阔的健身广场、绿树红花掩映下的农家小院……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村画卷美不胜收。如何以更美的姿态迎接游客呢?王坪村自有“招数”。针对新村的农家乐和小商品店,开展评星定级,对游客满意的商户授星晋级,对游客不满意的商户予以摘星降级、停业整顿,切实引导村民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今年3月,王坪村获全市“年度依法治市先进集体”。
近年来,王坪村通过法律顾问服务、法制讲座、“院坝法制电影”等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进景区、进农户、进院坝等活动,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围绕村民最关心、最贴切、最期盼的事项,组织村民民主商议、讨论制定了《王坪村依法治理三字经》和《王坪村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最美王坪人”等评选活动,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王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德金告诉记者:“走上依法治村的道路,群众懂法了,矛盾也减少了,经济发展了。建设法治新村,真正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传承孝道,倡树新风可换色
村民王德忠买一捆冥纸和几封火炮,“清明节快到了,我要为先烈们送上冥钱、供品、挂青等。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据他介绍,十余年来,清明节村民们都会自发祭拜先烈,很多在外务工的回来过春节,也是先到烈士陵园祭祀,再祭祖先。村民王志刚在成都做花卉生意,“平时回来得少,过年一定要到陵园献花、放鞭炮,这也是传承孝道文化吧。”
50岁的胡正英前几年丧夫,80岁的公爹郭正兴长年多病。医院打点滴、抱到院子里晒太阳、采草药泡脚按摩……当有人问她苦不苦?“能有当年红军苦?”胡正英总是笑着回答。她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不少人上门提亲,“我就提一个条件,带着公爹才肯改嫁。”同村村民王绪林被她的善良感动,决定与她共同分担生活上的压力。
“这是我们王坪人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孝道文化的‘活教材’之一。”王德金赞赏道。幸福院笑声琅琅、留守儿童之家书声琅琅……王坪村还积极开展“孝星”“活雷锋”等评选活动,缕缕春风中传递着该村的文明新风。
(来源:四川新闻网·巴中新闻网)
诗意山水五彩巴中
形象广告虚位以待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