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泰顺县 >> 泰顺文化 >> 码头,还是马头

码头,还是马头

提到“大江大湖大码头”的码头镇,一幅工业发达、货轮辐辏的繁华景象就在脑海中浮现。码头镇长江岸线19.5公里,年港区货物吞吐量万吨,位居九江四大港区之首,以“码头”为名,名副其实。

“码头”之称,是源自我镇北枕长江、码头林立吗?

码头镇历史悠久,镇政府门前有条道路,名为金城路。“金城”一词,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我们码头镇就叫金城乡。明朝嘉靖《九江府志》有载,“利泽寺,在金城乡,晋太元间开建,元末兵毁,我朝正德间僧明时再修。”利泽寺是我镇的千古名刹,坐落在镇南通江岭一带,可援引为证。

年横立山乡光辉村杨家垱山卧虎地的一座土坑墓中,出土了一份买地券,上书“江州德化县金城乡城门社松阳西保殁故弟子……宋熙宁三年十月二十六,亡入袁八娘”。由此观之,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年-年),码头镇(金城乡)当属今柴桑区(德化县)。查南宋淳祐《江州志》记瑞昌县道院,谓有“金城院”,“在本乡,绍兴四年置”。可知,码头镇(金城乡)于南宋时已属于瑞昌市(瑞昌县)。

既然已定名“金城乡”,为何又会改变呢?

按明朝隆庆《瑞昌县志》载“金城乡,去县三十里,旧为三图,弘治五年因繍户消乏,并为二图”,可知明朝时期码头镇还是被称作金城乡,此时的地图也可佐证。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载“马头山,在金城乡,去县北三十里许”,可知当时码头镇(金城乡)境内有一座名为“马头”的山。

清朝雍正《瑞昌县志》仍记载“金城乡,二图去县三十里”“马头山,去县四十里”,此时的地图也以“金城乡”命名码头这片土地。

金城乡

隆庆《瑞昌县志》

金城一图

雍正《瑞昌县志》

金城乡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情况发生转变。同治《瑞昌县志》记载,“瑞城北十里檀山坳,二里黄桥铺,五里武山坳……五里通江岭,五里马头渡,大江共计四十里”,可知此时码头镇一带有“马头渡”之称,而地图也标注码头镇为“马头汎”,而非“金城乡”。此外,地图上还可以看到“泥湾汎”“肇陈汎”“大德山”等地名,和今天的地名一致。此时,马头就是码头了。

马头

同治《瑞昌县志》

马头汎

同治《瑞昌县志》

肇陈汎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大码头在清朝中叶以前被称为“金城乡”,北宋时期还属于柴桑区,南宋时期已划归瑞昌市。到了清朝后期,码头就被称为“马头”了。“码头”的由来,与其说与水密切相关,不如说与山(马头山)有很深的渊源。

码头,原来是马头!至于“马头”又怎么变成了“码头”,需要进一步研究。

码头or马头,这是一个问题。

文:余腾;编:余腾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wh/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