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
——你所不了解的红色城市
简介: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历史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公元前8至5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西汉元光五年(前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前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
唐贞观十三年(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
明万历二十八年(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城市一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地处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介于东经°17′22″—°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市域东西绵延.5公里,南北相距.5公里。遵义市东与铜仁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相邻,南与贵阳市(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接壤,西与泸州市(四川省)相连,北与重庆市临界。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公里、北达重庆市公里。遵义市幅员面积.73k㎡,占比贵州省幅员面积17.46%。
地貌: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遵义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食、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地。
从乌江谷缘到大娄山脉,明显可见三级台地:最低一级海拔高度~米,中间一级0~米,最高一级~米。山北以中山峡谷为主,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耕地比较分散。南片占遵义市总面积的37.6%,北片占62.4%。遵义市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成三大类:熔蚀地貌区、熔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其中以溶蚀和熔蚀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分布最广,约占遵义市土地面积的75%。遵义市海拔最低处在赤水市境内与四川省合江县交界的习水河与赤水河汇合口,海拔米;最高处在桐梓县的柏枝坝箐坝自然保护区牛角寨,海拔米,是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
大娄山山脉构成市内地形的主要骨架。此山脉西起毕节市,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既是乌江水系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又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其横亘本市中部的一段,呈现向南东突出的弧状,海拔在~米之间,相对高差多在米以上。著名的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为小尖山耸峙,气势磅礴,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隘口海拔米,南北高差为米的峡谷,川黔国道蜿蜒穿过关口,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则从娄山腹内穿隧道而过。
水文: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遵义市有水流的河长共.5公里,河网密度0.3公里/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条。其中干流2条(乌江、赤水河),均有航行之利,内河航程公里,直通长江。一级支流60条,二级支流条,三级支流条,四级支流33条,五级支流4条。地表(河川)径流量.80亿立方米,约为贵州全省的17%,每平方公里产水58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左右。
遵义市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条,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遵义市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为42.2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年发电量亿千瓦时,人均占有量为全国的1.85倍。
气候:遵义市受季风影响特别显著。冬春季节多受北半球移来的寒潮或冷空气影响,冬季风一般多为东北风或偏东风。遵义受偏东北季风影响时,云层浓密低厚,一到夜间云顶辐射冷却,常常产生夜雨。如果这时再遇上偏南气流北上在川黔间与偏北气流汇合,往往在米高空形成一长江切变线,或在近地层形成一云贵准静止锋,阴雨绵绵的天气就更长。4月中旬西南季风北上,阴云密布天气减少,晴间多云日数增多,温度显著上升。由于遵义所处纬度低,日光照射强烈,连晴三天温度就可能升至30℃以上。
由于夏季风(西南气流)北上,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席卷而来的水汽大量增加,4月16日前后遵义进入雨季,中到大雨天气常常出现。当夏季风5~6月移到长江流域与偏北气流相会时,便形成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遵义市地处长江上游,也同样会产生降雨量大、降雨次数多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继续增强,西南气流继续北推,遵义市处于纯粹的西南季风控制下,梅雨天气便开始结束,进入连晴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9月中旬夏季风逐渐减弱南退,冬季风逐渐增强南下,持续的秋雨天气便开始在遵义出现。以后冬季风基本控制遵义时,又转入云低阴沉的多小雨天气。
遵义市地处低纬,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到达遵义已大大减弱变性,所以在冬季1月最冷时期极端最低气温只有-7.1℃(年1月30日),比同一纬度的芷江高0.2度。而在夏季又常受西南季风影响,历年最热时期极端最高气温也只有38.7℃(年8月18日),比邻近的重庆市40.4℃低1.7℃。遵义市年平均气温15.1℃,比昆明市高0.6℃。因此遵义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气候宜人。
春季(3~5月):春暖风和而时有倒春寒;季平均气温15.3℃左右,总降水量接近mm。春季气温回暖较早,晴天日数增多,一般在4月初稳定通过≥10℃初日,但气候极不稳定,3月下旬到4月上旬常常有倒春寒出现。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4、5月份时有冰雹发生,个别年份还会带来较重灾害。雨季开始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夏季(6~8月):初夏多雨,盛夏多旱,但热而不酷;季平均气温24.1℃左右,总降水量~mm。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下旬,达37.4℃,但每年≥35℃的高温天气仅1~5天。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特别是初夏6月为一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某些年份有较重洪涝灾害发生。盛夏7~8月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常有伏旱出现。
秋季(9~11月):秋温陡降,时有秋风、绵雨;季平均气温16.1℃左右,总降水量~mm。秋季由于夏季风急剧南退,冬季风南下,降雨量明显减少,气温显著下降,阴雨天数逐渐增多。9月上旬时有秋风出现,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一半以上的年份有绵雨天气出现,绵雨较重年份还影响“三秋”生产。雨季结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冬季(12~2月):冬无严寒,阴雨寡照且时有凝冻。季平均温度5.5℃左右,总降水量60~70mm。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达-7.1℃。冬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形成滇黔静止锋,造成我市多阴雨寡照,是全年各季中辐射最少的季节。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隆冬1月,并常伴有凝冻发生。
社会
科研:截至年,在国家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三年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项、资金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资金万元,省级项目项、资金5万元。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省级重点试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3个。专利申请件,授权专利9件。
场馆:截至年末,遵义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博物馆13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9.5%。
卫生:截至年末,医院个,卫生院个,医疗机构病床位张,执业(助理)医生人,护士人。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38.6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医院和42个乡镇卫生院。
体育:截至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8枚。
景点: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统计,遵义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多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截至年,遵义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名胜区)、省级6个(习水、娄山关、绥阳宽阔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江、湄潭湄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个(习水飞鸽、中国杉王、遵义娄山关、大板水);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A级以上景区26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个(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云门屯娄山关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赤水竹海景区,余庆飞龙寨景区)。
吃货福利!!!
遵义羊肉粉:遵义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清香味鲜,滚烫辣香,汤清不浊。已有余年制作历史。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
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曾获得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遵义豆花面:遵义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小吃。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最初由佛教素面,创制于20世纪初。遵义豆花面遵义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遵义豆花面以面条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
刘二妈米皮:是遵义老字号的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头菜等。它起源于90年代,已遍布遵义各个地方.朋友你不妨去尝尝它独到的口味!
遵义鸡蛋糕:遵义鸡蛋糕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汉族传统名小吃。具有甜,咸两种口味,产自历史名城遵义,当地有很多地方名特产食品,其中小鸡蛋糕算是最有名气的一种,多年来成为遵义的一大名点。凡到遵义的人都要买上几包带回家吃或馈赠亲友,吃过的人都说:“遵义鸡蛋糕有特色,比起其他鸡蛋糕好吃”。
鸭溪凉粉:是贵州遵义地区最具特色的夏季休闲消暑特色风味小吃,男女老少皆宜,因产自遵义县鸭溪镇而得名,是黔北凉粉的代表。它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经过水泡、细磨、滤渣、煮制和冷却之后,切为薄薄的长条状。看上去色泽嫩黄,质地细腻,吃的时候放上特制的油辣椒,风味独特。材料简单,做法独特,解乏解饿,美味可口。
洋芋粑粑豆腐果果:洋芋粑粑是贵阳街头的一种常见的汉族传统小吃。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有洋芋的清香甜味。
贵阳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现今在简称“豆腐果”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胡辣椒、生姜米、点葱、蒜泥、酱油、醋、味精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现经营豆腐果的摊子遍布贵阳大街小巷,随处可尝到。
洋芋粑粑
豆腐果果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