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水河不去通江这颗惊艳了时光的深山遗

巴中国家级传统村落系列报道3

通江龙凤场乡环山村距离龙凤场街道约12公里,紧邻达州万源市,仅一河之隔,目前有多名村民在此繁衍生息。村子以传统农业为主,平均海拔在米左右,也是盛产天麻、核桃和蜂蜜的地方。从通江县城出发,经沙溪镇、洪口镇可进入该村,距县城约80公里。

刘家大院全貌

刘家大院是环山村传统村落的主要聚居点,目前有多名村民居住在此。具有典型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刘家大院以石头、木料和青瓦为建筑材料,配以雕龙画凤、小阁楼等,古典气息十分浓厚。刘家大院保存十分完好,风貌改造后的白墙红柱头,在青山绿水间,仿佛是一幅油画。

民居工艺精美

村书记刘得书介绍,据史料考证,多年前刘家大院开始逐步形成,由于村子内过半村民姓刘,刘家大院也因此得名。刘家大院人才辈出,清代同治23年间,出了一位武举人刘文玉。刘文玉身高六尺,臂粗膀圆,力大无穷,擅长使用祖传青龙偃月大刀,刀长2米,重多斤,为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武学修为,年轻时外出游学拜师。据说刘文玉后来与清朝名师“大刀王五”成为莫逆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刘文玉的功力与日俱增,单掌劈石,轻而易举。刘文玉在长安(陕西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武举人选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连赢二十余场,获得了武举人功名,一鸣惊人,光宗耀祖。朝廷派钦差大臣到刘家大院竖立戴斗的桅杆以显示他武学的修为和成就。他劈过的条石至今仍在,他用过的那把大刀现保存于通江县文物局。

精美的民居柱基

到了近代,刘家大院先后有8人参加红军,一人曾做过徐向前的警卫。上个世纪30年代,曾有一红军团长带兵驻扎在此,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当地一位老红军获得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刘家大院依山而建,在背后的山坡上有两棵多年的铁坚油杉,当地人称之为夫妻树,相传一男子为亡妻所植,两树相距10米,亭亭如盖,枝桠相连,方圆上百平方米遮天蔽日。两涧山泉穿村而过,时值夏日,仍寒气逼人,如乳汁哺育着世代环山村民。

两棵百年铁坚油杉

环山村村民仍保留着火塘做饭的习惯,一口鼎罐挂在火塘上,罐内饭菜香味扑鼻。

村民仍保留着火塘做饭的习惯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盛产野生天麻、蜂蜜、核桃等,上好的野生天麻,晒干后,一斤可卖八九百元。

当地盛产野生天麻

有时间,不如去这个村落看一看。

本地资讯没看够?赶紧下载巴中日报手机客户端——掌上巴中

↓↓↓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shunzx.com/tswh/114.html